狄德罗的审美理论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君武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博士

原文出处:
湖湘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狄德罗(1713—1784),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他在《对优美的根源和本性的哲学探索》(以下简称《论美》)一文中探索了审美形式的根源、审美感受的非用性和审美判断的差异性等问题,本文试作一些评析。

      一、审美形式的根源

      在西方美学史中,美感根源问题是一个令许多美学家颇感兴趣和煞费苦心的问题。在狄德罗之前,柏拉图、阿奎那、舍夫次伯利、休谟等人都探讨过这个问题。狄德罗对此也非常重视,在《论美》中为之花了不少笔墨。他所选取的角度是对若干审美形式的起源的考察。这种考察的最终目的是确立优美在于关系的基本观念。

      狄德罗是在述评了美学史中七位知名的或不知名的美学研究者(柏拉图、奥古斯丁、沃尔夫、克鲁萨、哈奇松、巴托、安德烈)之后非常自信地提出他自己的优美在于关系说的。狄德罗指出,优美总是随着关系(rapport)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和消失; 关系的在场使一切事物变得优美,关系的频繁或稀少使它们有较多或较少的优美,关系的缺乏造成它们中止为优美,关系一旦改变本性,就造成优美改变种类,而跟关系相反的性质使最优美者变得讨厌和丑陋;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实在的关系,与之相应的是实在的优美,或外在于我的优美,一种是觉知的关系,与之相应的是觉知的优美,或关系到我的优美。(1)但狄 德罗并没有明确界定优美究竟是什么。只能以他所列举的例子来猜测这优美的魔术师:它或许是一切优美的形式和情境的总称(有些类似通常所说的审美关系,但仅仅是类似,因为狄德罗所言关系是审美关系藉以建立的前提)。尽管优美在于关系说本身对于优美的根源问题没有什么意义,但狄德罗在提出这个说法之前对人类的“形式”观念的起源所作的简单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却稍有价值。

      自古希腊美学以来,和谐、对称、秩序、比例、统一、完整、鲜明、清晰、纯净、润泽等形式一直被视为优美的形式。而自阿奎那以来(或许还更早),美学家们断定这类形式并非为事物所固有,而是根源于人类心智中。人类心智何以具有这类形式观念?天赋神赐还是后天习得?狄德罗抛弃了前者而选择了后者。他认为,人类的秩序、安排、对称、机构、比例、统一、和谐、联系、联合、合适等观念是经验性的,像长度、宽度、深度、数量、数目等的观念一样清晰明确、真实确凿,因为它们是经由感觉达到理智中的,它们的根源处于人类的需要和能力训练中;正是需要和能力训练从人之初就齐心协力给予人类以这些观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生的思维能力的第一要着就是考察、比较、统一和联合知觉,在知觉中发觉合适与否、和谐与否、有序与否、对称与否等关系,也是因为天生的需要强迫人们求助于各种各样的手段以获得满足,而人们往往根据手段所产生的效果来断定手段的好与坏、便与碍、迅捷与驽钝、完满与缺陷,这些手段中大部分是机械、工具或诸如此类的其他发明,而一切机械都意味着倾向于同一目的的各部分的联合、安排等关系,这就是说,正是处理感知的思维和满足人类需要的机械最初给与人类以优美形式的观念。(2)

      但是,思维处理感知的训练和机械满足需要的情形只是给予人类以形式观念的草图,狄德罗接着指出,完成这幅画的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无数具有同样的形式的存在对人类心灵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影响,由于宇宙中的存在频繁而恒持地向人类心灵灌输形式观念,因此形式观念变得非常深入人心。我们的智性能力和通过发明、机械等供给我们的需要这种必然性刚刚在我们的理智中草描出秩序、关系、比例、联系、安排、对称的概念,我们就发现自己被同样的概念也存在于那里——可以说,无限重复地存在于那里的存在所包围;除非这样的产物唤起它们(指形式概念),否则我们在宇宙中寸步难行,它们在时时刻刻、从方方面面进入我们的心灵;转入我们之中的一切,实存于我们之外的一切,过往世纪保存下来的一切,我们的同代人的技能、反思、发现在我们眼下创造的一切,都持续不断地向我们灌输秩序、关系、安排、对称、合适、不合适等概念;没有一个概念,除非可能是实在概念,能够变得对于人类来说是如此熟悉,就同上面涉及的那些概念一样。(3)

      狄德罗对人类的优美形式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原因的简析只有一般认识论意义,没有发生认识论意义。他看到了人类的优美形式观念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有其内在成因,在人类实践生活中有其外在成因,在对宇宙万物的观照中得到确定和加强,而摈弃了那种认为人类的优美形式观念来自神赐天赋的无稽之谈,这是他在优美感的根源问题上取得的一个进步。但是,当他提出他的看法时,暗中预设了人类思维中已有优美形式观念(用来处理感知)和生活事物(例如机械)与自然存在中已含优美形式这个前提。人类思维中的优美形式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生活事物与自然存在中的优美形式是它们固有的吗?若不是,又从何而来呢?这些问题,狄德罗均未作探究。他似乎隐约觉察到了实用形式观念与审美形式观念之间奥秘的承变关系,但是他还未能对实用形式观念转化为审美形式观念的过程作出任何哪怕是非常简单的描述。而他仅仅把机械当作优美形式观念的最初启示者,则过于晚近和偏狭。远在任何机械发明以前,人类就具有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优美形式观念,而在机械出现之后,人类也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生活事物获得优美形式观念的启示。机械,与其说是优美形式观念的启示者,不如说是在优美形式观念启示下的产物。

      二、审美感受的非实用性

      审美感受无关实利,不涉功用,是西方美学史中大多数美学家的共识。柏拉图、阿奎那、哈奇松、伯克等人在狄德罗之前或差不多同时对此都作过或多或少的论说。可以说,在康德以前,没有一个美学家对这个已成美学常识的观念的阐述切入了问题的深处。狄德罗也不例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