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与蜕变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德胜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是朱光潜美学思想发生剧烈转变的时期。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幻,使得朱光潜思想的转变显得有些戏剧性;而由一个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者到一个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和追随者的历程,对朱光潜来说,又难免有些痛苦和艰难。不过,我们最后从他那里发现的,却是一种异样的沉稳。仅就这点来说,我们也不能不佩服朱光潜。

      一

      朱光潜美学思想转折的标志,是他1956年6 月发表在《文艺报》上的《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在这篇文章中,他把自己过去的美学思想归结为“是从根本上错起的,因为它完全建筑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1〕

      这种挖祖坟式的检讨,一方面表现了朱光潜对自己的苛责,另方面也表明,他的思想认识方式已从原先的心理学基础转到哲学基础上来了。有一点很明显,朱光潜在这一时期的美学研究,基本上都是按照哲学探讨方式来进行的。这也许是因为他不再满足于单纯在心理学领域建设自己的美学理论,而要使自己的思想更牢靠地建筑在哲学的深刻基础上。我们在这里见到的朱光潜,无疑更是作为一位哲学家而出现。

      就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光潜归结自己过去美学思想的主要错误为:第一,在问题的提出方式上,把文艺本质狭窄化为仅仅是美的问题,而美的问题又被狭窄化为主观感受问题,因而文艺问题被狭窄化到个人审美感受中的心理活动上,文艺成了孤立绝缘的个人主观幻想。第二,在问题的答案上,跟着克罗齐主义把作为知觉素材的直觉和想象(形象思维)等同起来,从而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割裂开来,复杂的问题被简单化了。第三,在直觉问题上,走调和折衷的路线,没有彻底坚持把直觉活动限制在创造或欣赏自然化的一刹那、而实际艺术活动并不限于那一刹那,在其前或其后都有抽象思维和道德政治等考虑,以及联想要起作用这样的正确观点。第四,在移情说和距离说的问题上,把移情作用看作一切正常知觉的现象,把许多客观事物的属性都说成主观感受,把全部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说成幻觉,而思想的基础则是“人神感通”,目的是用移情作用来阐明主观唯心主义;并且主张艺术脱离现实而另造一世界,标榜形式主义。第五,在甚么是“美”的问题上,认为美毕竟还在心、在知觉,是主观的,从而把创造、欣赏和批评三方面等同起来。在作了这样的归结之后,他批评自己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反现实主义的”。可以认为,朱光潜的这个自我批评有其中肯的一面,即他掘出了自己的思想之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朱光潜对自己过于严厉了,因为他把自己过去的思想统统认作是“反动的”,而没有勇气正视自己过去思想中合理的一面,这也就难怪他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中,在真正认识到自己思想的价值后,会呈现思想反覆。

      二

      如果说朱光潜的转折是从批评自己的过去而起步的话,那么,在这以后的一系列文章中,他则进一步重塑了自己新的美学观点。在这一重塑过程中,朱光潜的认识发展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是从单纯的认识论角度来看待美学问题;后阶段则主要从生产劳动的观点来探讨美学。但无论是前阶段还是后阶段,都反映出他思想变化的加速,而加速的动力是1956年开始的全国性美学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朱光潜遭到过许多人的攻击,被认为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思想。这,一则使朱光潜感到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一则却也使他认识到,要想真正使自己的思想体现新的精神,就必须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文艺理论,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自己的思想根据。

      就前阶段来说,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还没有完全放弃他本人过去的立场。他关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初步设想,也与他过去的理论有某种联系。他在《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一文中,明确地提出:

      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如意识形态,情趣等)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只是一种知识形式。……就其为对象来说,它也可以叫做“物”,不过这个“物”(姑且称物乙)不同于原来产生形象的那个“物”(姑且称物甲),物甲是自然物,物乙是自然物的客观条件加上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2〕

      这毋宁在说,“美是形式”,它依赖人的主观而产生;而审美感受就是对这个“形式”的反映。所以,当朱光潜在这里说美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时,其实质还是“主观与主观的产物的统一”。这同他早期的观点是有因果联系的。但必须指出,朱光潜已分明看到了客观实在的地位;美感已不再象他过去所认为的那样完全是“悬空”的,而有了客观的基础,只是单纯的客观实在有必要转化为主观化的形式之后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况且“主观的产物”在审美中也还是作为一个客体而出现。这就又同过去的思想划开了一定的界线。如果我们把朱光潜在这里的观点列一个简单的公式的话,那就是:

      自然存在+人的主观=美的形象(主观的产物)=审美对象

      主观的产物+主观=审美感受=美感

      审美对象和审美感受之间的分别由此一清二楚。我们应该同意朱光潜的这个观点。因为,毫无疑问,客观实在的事物如果要进入审美领域,就必须首先经过审美者的心理再塑,成为审美的客体;审美感受就是在客体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审美感受之外的本然的美是不可能存在的。朱光潜的敏锐使他不是从审美感受之外去寻找美,而是在审美感受的领域内发现美。为此他批评那种把美看作是脱离无数人的美感而超然独立的一种绝对概念的观点是“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