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论审美文化的若干范畴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文不拟详述审美文化的一切范畴,而只想对几个当前有迫切现实意义的范畴,如:通俗与庸俗,Popular与Lollipop, 甜畸趣与酸畸趣等,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通俗与庸俗

      这是当前被人们搞得最混乱的一对范畴,相当普遍的谬误是把通俗与庸俗混为一谈,认为通俗就是庸俗,庸俗就是通俗。但具体表现,却是极端相反的两种倾向:一部分人借通俗之名大搞庸俗文化,地摊文学、歌厅音乐,以及肥皂剧、“娱乐片”等等文化垃圾,就是这种倾向的产物。另一部分人则以反对庸俗为借口,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一切俗文化,既反对庸俗文化,也反对健康的通俗文化。而他们自己所标榜的所谓“高雅文化”却往往散发出真正庸俗的恶臭。这两部分人虽然倾向各异,但他们共同的误区都是不善于将通俗与庸俗区分开来。

      关于这个问题,列宁曾作过剀切的分析。1901年秋,他在《评〈自由〉杂志》这篇文章中尖锐地批评了妄称是“为工人办的通俗通物”《自由》杂志,深刻地指出:“这不是什么通俗,而是卑劣的哗众取宠。所用的词汇没有一个是简单明了的,一切都是装腔作势……作者没有一句话不是矫揉造作”。“作者就是用这种畸形的语言,翻来复去地谈论那些被有意庸俗化了的、陈腐的”思想,“而不引用新的材料、新的例证,也不进行新的加工”。从列宁的评论可以明白,庸俗文化的特征是:1.其表现形式为装腔作势、矫揉造作,而缺乏真正的通俗文化所具有的简明、朴素;2.其实质内容为庸俗、陈腐的思想,而缺少真正的通俗文化所具有的新鲜内容和事实。

      列宁在文章中进一步对庸俗与通俗的不同作了分析,他指出:“庸俗化和哗众取宠绝非通俗化。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去深入地思考、深入地研究,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地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通俗作家并不认为读者是不动脑筋的、不愿意或不善于动脑筋的,他帮助这些读者进行这种艰巨的工作,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迈开最初的几步,教他们独立向前走”。与此相反,“在庸俗作家的眼里,读者是不动脑筋或不会动脑筋的,他不是引导读者去了解严肃的科学的初步原理,而是通过一种畸形简单化的充满玩笑和俏皮话的形式”,把某种东西奉献给读者,“读者连咀嚼也用不着,只要囫囵吞下去就行了”〔1〕。

      在上引这篇文章中列宁完全是就政论的写作发表意见的,因此我们在理解时不应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但是只要我们着重领会这篇文章的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其中的词句,就不难举一反三,对于审美文化中的通俗与庸俗之分可以“思过半”了。可惜能够正确辨析此中差别的人还不是很多,难怪布莱希特说:“通俗性”这个概念本身并不特别通俗。

      在“通俗性”这个问题上,布莱希特的观点与列宁很接近。他认为,“当我们说我们需要通俗艺术,也就是说需要一种为广大群众、为许多受少数人压迫的‘人民自身’、为大量长久以来一直是政治对象而现在必须成为政治主体的生产者的艺术。”“通俗意味着对广大群众来说清晰易懂,采用并丰富他们的表现形式,采用他们的立场,肯定并纠正他们的立场,代表最先进的一部分人民以承担领导的责任,并因此成为对其余部分的人民来说明白易懂的东西。”〔2〕

      从列宁和布莱希特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通俗文化应当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然而不是站在落后群众的立场,而是代表其中最先进的部分),采用明白易懂的表现形式,启发、帮助、引导群众,教他们开动脑筋,去了解严肃的科学的初步原理。不言而喻,庸俗文化则是剥削阶级为了愚弄和麻醉人民群众而迎合群众中的落后部分,用哗众取宠的表现形式向群众灌输陈腐的毒素。二者泾渭分明,不容混淆。

      值得忧虑的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转轨,文化日益商品化,因而庸俗文化泛滥成灾,而真正的通俗文化受到冷落。这种情况对国民精神素质的消极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也十分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育。而审美文化理论的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真正的通俗文化的困窘。不论盲目发展庸俗文化也好,盲目攻击通俗文化也好,它们排挤和打击的全都是真正的通俗文化(当然,还有健康的高雅文化),这种混乱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

      Popular与Lollipop

      前面引用的列宁那篇文章,《全集》第5卷中附有影印的手稿,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列宁在写到“通俗”时,所用的俄文为Πопуλярностъ,此外,列宁在文中还使用了Πопуλярнзaция(通俗化)、Попуλярнъιн Пнсaтеλъ(通俗作家)等词,这些词都是从第一个词派生出来的。这个词与英语的Popular 音义全同,同出一源。它的字根是Populace,即:平民、民众、老百姓、居民。Popular的意思就是属于民众的、受人欢迎的。 由此派生出来的词还有Popularly(民选),Populism(平民主义、民粹主义), 以及Population(人口)等等。可见,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 )就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文化,受到普遍欢迎的文化。列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通俗”这个词的。

      但Popular一词又往往被译为“流行”,如流行文化、流行艺术、 流行音乐、流行歌曲等。表面看来,“流行”的意思似乎与“通俗”差不多,实则大不相同。“通俗”的含义我们在上文已经讨论过了,至于“流行”,它是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专门的名词,指的是“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一种新的相互影响的社会性行动,作为新奇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社会及群体成员中普及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一定规模的一时性集合现象。”〔3〕包括流行语、流行歌曲、 流行服饰、流行观念以及流行的宗教信仰等等。在西方,相当于“流行”的用语有:Fashion(时尚、时兴);Modern(摩登、时髦);Style(与摩登的意义相近,但更偏重于风格的奇异),Fad(风行一时、 短暂性的流行,也被称为Collective folly—群体愚行);Craze(狂热流行、 盛极一时,也被称为Mass folly—大众愚行);此外还有Vogue、Boom 等等。从以上用语的含义不难看出,所谓“流行”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它是一时性的现象,2.它是一种具有相当规模的非理性行为, 甚至是愚蠢的行为。这样看来,它同列宁所说的“通俗”大相径庭,倒是与“庸俗”相去不远。所以,把“通俗文化”与“流行文化”这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是绝对错误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