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承万是湛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审美中介论》、《审美的文化选择》和《现代美学原理纲要》等。 问:劳承万先生,您的审美中介论问世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比如它的缘起,是否与80年代初我国哲学界关于矛盾对立双方之间存在中间状态(“一分为三”)的探讨有关呢? 答:关于写《审美中介论》的缘起,其实与我的哲学兴趣有关。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沉浸于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我很想认识“人”和我自己。五、六十年代一连串的政治风暴都有深刻的哲学根源,这种哲学根源又孕育着一种极为僵化而庸俗的思维方式。例如拿着“存在决定意识”的大棒,可以打杀一切。这种思维方式令我深恶痛绝。我不太相信“非此即彼”,我追求“亦此亦彼”。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国内美学大讨论中,我发现朱光潜先生的“物甲—物乙”说,很有意味,他企图摆脱和抛开“存在(决定)意识”的“两大块”思维方式,寻求两大块间的第三块,从而过渡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应该说,《审美中介论》写作,要归根到朱光潜的启示。至于表层原因则较多,例如关于“一分为三”的讨论等。此外,80年代中国美学界的理论趋向,多是大量引入知识性的东西,较少着眼于“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当然,“事”与“器”是很难绝然分开的),而我想得较多的是:摧残“两大块”的机械思维方式。如果读者读了《审美中介论》后,觉得在审美活动中还是“亦此亦彼”才真实,那就达到了我写作的目的了。 问:您是如何把“中介”的一般哲学概念运用于审美过程的?中介环节在审美活动过程中是如何确定的? 答:中介概念(中间环节/间接联系)的原型, 应当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例如从动物到人的过程,必有“中间阶段”(或中间环节),即“既是动物又是人”的“类人猿”存在。因此,中介概念从本质上看,又是一种辩证概念。作为哲学的中介概念,是黑格尔首先明确提出来的,马克思也给予了充分注意,后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正式提出,列宁加以扩充、使用,从而得以流行。一个哲学概念、范畴,转化为美学概念、范畴,是一种应用。应用是否得当,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哲学层次的深刻理解,二是对审美活动过程的真实体验。在我看来,审美活动是一个“全息”性过程,牵涉到人的全部神经系统及其深层积淀。审美的全息性过程及其联系方式,都很难用线性反映(存在〈决定〉意识)来概括,只能用“网状结构”式的“转化”来阐明。这是审美中介理论展开的广阔天地。 问:审美中介论如何使认识论与本体论建立起审美的联系? 答:对审美中介问题,我是首先从认识论视角切入的(亦不离开心理学背景),因此我综合考察了三个心理学公式:S—R/S—O—R/S—AT—R。最后落脚点在皮亚杰的公式上,特别是他的AT环节(A是个体同化;T是同化图式),这是一个深层环节,潜藏着人类的文明成果。 认识论由此导向本体论(人类学本体论)。我很喜欢康德哲学,长期思考过他的审美四契机。弄通审美四契机理论,是弄通康德美学的头一个关键,审美四契机理论的本质特征是“悖论”,悖论机制是审美的大秘密。如第一契机:无利害而生愉快,这是审美思维对日常思维(功利性思维——有利害而生愉快)的违反与超越。在“无利害”与“生愉快”之间横亘着一个“审美心理结构”(人类的文明),一切外在刺激经过审美机制的深度过滤,都变成“审美的了”。因此,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相互过渡、结合,最后应该落脚在审美心理结构上。 问:美学具有心理学和哲学的双重形态,您是如何吸纳现代心理学的成果,使之与一定的哲学规范统一起来的? 答:西方哲学在古代是一个巨大的母体,包括逻辑学、心理学、美学,后来逐渐分化了,先是逻辑学,后来是心理学。美学至今尚未最后分化出来。美学之所以具有哲学、心理学的双重形态,除了上述的“母子”关系外,还有“兄弟”关系。心理学分化出来后,又以自身巨大的成果反作用于母体与“兄弟”。因此,漠视现代心理学成果与现代哲学成果,对美学是很不利的。在拙著中,我比较注意吸收这两方面的成果,并尽可能寻求到结合的焦点和理论框架。如上述的三个心理学公式,最后要落脚到AT上,这是全部问题的焦点。理论框架是建构体系的支撑物,我采用了大量的三一式结构来阐述理论,即是这种体现。 问:在中介审美论著中,您对近几十年我国有关的重要美学理论逐一进行了清理,使审美中介理论的建立成为我国以往美学研究的一个必然发展。在审美中介理论建立起来后,您觉得我国美学研究还应向哪些方面发展,做好哪些方面的探索工作呢? 答: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做到中西结合、古今结合。这是一般套路。我国美学研究的方向与规范一时也很难说清,也说不清。我以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美学,至今都是尚未逾越的高峰,既然高峰都尚未逾越,那么,首先的工作便是准备逾越的“硬功夫”。现在很多人热衷于“破旧立新”,一天一说,五光十色。那是一种浅层情绪的产物,充其量是一点思想火花。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务之急,我以为一是端正学术态度;二是寻求理论方法;三是敢于建构体系(有体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