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关于审美发生的诸多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见解是自然进化论和社会创造论,前者以达尔文的思想为代表,后者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代表。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人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中,数次提出高等动物具有审美活动萌芽的见解。作为例证,他举出大量动物中存在的性吸引、性选择的观察事实,如禽类的雄性在求偶时积极向雌性炫耀华丽的羽毛,以激起对方的性欲,他认为这就是审美活动的表现。 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人类起源于动物,证明宗教所宣传的神秘创生论的虚妄,从而引起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一场革命。他的审美与动物的性活动相关的思想,也势必影响后世的思想家。比如弗洛伊德就明确指出:“‘美’和‘魅力’是性对象的最原始的特征。”〔1〕而另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也认为, 作为情感表现的愉快与不愉快,在起源上是由性刺激引起的,因此他说:性冲动在审美与艺术活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2〕。很显然, 无论是达尔文还是弗洛伊德、华生,都认为审美是纯生物性活动,美感的实质是性快感,因此研究审美发生只能从生物的本能活动,从自然进化上找原因。 人作为自然生成物,具有自然规定性。为了保证生命存在,必须满足其自然需要、生理需要,因此,追求生理快感,成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动力。同时,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实现的物质运动方式,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精神活动,也离不开生理性的物质运动过程。因此,把精神个体性与生命的物质性绝对加以对立,从而把人看成超自然的抽象存在物,并不为我们所赞同。但人之所以为人,其人性的内涵并不是由其生物性规定或表现。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因此,根据生物进化的自然连续性,认为性快感是美感发生的基础,即把美感理解为生理需要满足时产生的快感,审美是生理本能的表现,否定审美活动的人性基础,这种自然主义美学观并不会为美学研究作出多少贡献。 审美需要是精神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美感是精神感受而不是生理快感,划清二者的界限,对于审美发生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生理快感是一种自然感觉、实践感觉,是生命体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机体感。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其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必须不断从外界吸收一定的物质能量,维持新陈代谢过程,才能保持动态平衡,保证生命不解体。生理快感的产生,便是由于外界的物质刺激满足机体的需要,使生命的张力缓解与消除。 审美作为一种“奢侈”(马克思语),与物质消费无关,纯属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精神需要。美感是人类精神需要满足时产生的愉快心理感受与体验。美感体验虽然有赖于生理上的物质运动过程,但它绝不是由自然需要的满足所引起。美感作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是由对象的形式所引起,是有形式的物质即人化自然的创造,因而是纯粹的精神感觉。正如语言是用声音为信息编码但不能说声音就是语言一样。高级的物质运动过程虽然有赖于低级物质运动过程,但绝不能简单还原为低级物质运动过程。自在的自然,无形式的物质。只要适应人的自然需要,便会引起生理快感,但绝不会引起美感。追求生理快感,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自然需要的表现;追求美感,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需要的表现,是人性的规定。人类唯有在精神上对美有不倦的追求,才能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身处于绝对生长的运动中。所以,按马斯洛的划分,审美需要属于生长性动机。 其实,自然需要与审美需要,生理快感和美感,它们的区别,无论就其产生的结构关系而言,还是就其心理功能而言,都是相当明显的。 首先,生理快感作为自然感觉,是一种纯生理的反应或反射,产生于物—物关系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完全是受动的。不同的个体由于生理构造的一致,自然需要相同,同样的刺激只能引起同样的感觉,不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美感作为精神感觉,是对象形式因素作用于主体心灵的结果,是有形式物质的创造,产生于心—物关系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完全是能动的。不同的个体由于精神需要的不同,创造能力的不同,同样的刺激未必产生同样的感受。 其次,正是这种结构关系决定,生理快感与美感产生的方式或途径是不同的。对于生理快感而言,它的产生必须是物质实体的刺激,对象的物理、化学属性必须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相应变化。非实在的刺激,如对象的形式或符号的刺激,只能唤起欲念,决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审美则不然。美感的产生,必须是一种形式或符号的刺激,即使有的美感是由物质实体引起,也是由该物体的形式作用于主体的结果。美感的产生当然会引起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由大脑皮层部位把信息传递给皮下部位的结果,不同于生理快感的产生是机体把变化的信息直接投射给皮下部位。由物质实体刺激产生还是由形式或符号刺激产生,是生理快感与美感质的区别。 再次,生理快感只能产生于自然需要获得满足的瞬间,活动一旦停止,感觉立即消逝;同时,这种满足必须有适宜的量度,不足或超量的刺激要么达不到期望值,要么产生相反的后果。美感一经产生,便相当稳定,凭着心灵的记忆,绕梁三日,绝不会因刺激物的消逝而立即消逝。同时,审美的刺激没有量度的限制,不会出现美感过强或不间断的审美刺激而发生不堪忍受的情况。对美的需要永无厌足。 最后,生理快感与美感的产生,对人的行为的组织、支配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自然需要而言,只有当它未曾获得满足,才表现为需要,支配主体见诸行动,从而成为行为的组织因素;它一旦获得满足,就不再表现为需要,对主体的行为就失去了组织、支配意义。可见,自然需要的满足,快感的产生,不再是行为的积极因素,相反变成一种惰性。人的崇高精神意向的形成,不倦的追求、奋斗,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唤起。因为美感是自由意志实现的欢乐感,是在心灵世界通过想象进行形式创造实现主体生命对象化的喜悦感。这种感觉感受的产生由于增强了主体意象,实现了自我超越,使人坚信自身的创造本质和力量,必然形成不断地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自我的要求。自然需要、物质目的的追求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是有局限的;人类的自我发展,主要表现在精神目标的追求和实现过程中。审美唤起崇高的精神意向,因而永远是人类自我发展、完善的伟大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