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研究:一种研究策略 研究者所采取的研究策略应取决于: ①研究者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类型 ②研究者对所研究的事件或行为的控制程度 ③研究焦点是当前发生的事件还是历史事件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将阐释以上每一个要点。 (1)研究问题的类型,即“谁,什么,哪里,怎样和为什么” “什么”类的问题可以是探究性的。例如,“教师对关于什么是好的教学的信念?”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或综合使用这几种方法。研究者可以给教师发放一张列表,上面罗列出对教师信念的各种陈述,请教师指出这些陈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己的信念,也可以请教师在实验条件下完成一些任务;同时可以开展针对教师个体和他们的教学信念是如何蕴含在他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研究。 “什么”类问题也可以是关于“多少”和“多大程度”的问题。要回答这类问题,采用调查和档案研究的方法比案例研究要好;同样,有关“谁”和“哪里”的问题最好也采用调查的方法。“怎样”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是解释性的,对这类问题可以开展实验、案例研究和历史研究。 (2)对事件或行为的控制程度以及(3)聚焦当前发生的事件还是历史现象 当我们对事件或行为不能控制时,我们应该使用案例研究,而不是进行实验,当焦点是过去的事件,应该用历史研究法,如果焦点是当前发生的事件或行为,可以采用案例研究。 当然,在开展案例研究时也可能需要运用历史研究法。例如,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时也会对教师的生活经历、教学经历和学习经历进行调查。因此,除了把历史研究(使用文献和实物资料)当作案例研究的一个部分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证据,如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的)观察。 总之,进行案例研究的问题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问题要与当前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关,我们对此类问题几乎没有控制能力,以及有关“怎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案例研究也涉及到过去的历史,也可以用来回答除了“多少”和“多大程度”之外的“什么”类问题。研究者应牢记,选择何种研究策略并不是绝对的,而应依据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采取综合的方法。 案例研究是实证调查的一种独特方式。然而,人们对于案例研究却存在不少误解。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案例研究是研究者对所收集数据的主观诠释,因此缺乏严谨性,一些研究者存在一种为了得出某个结论而把数据牵强附会的倾向。 还有一些研究者主张对数据分析采用“扎根”(grounded)方法,即研究者在不具有预先存在的理论或概念性框架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分析,并完全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之上建构一个理论框架。我个人认为案例研究者往往需要以某些理论框架,或起码以某些假设或某些理论倾向为起点,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否则会不知从何入手。但研究者要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充分让数据本身去说明问题,此外,研究者还要乐意去质疑、修改甚至否定他们原来用于分析数据的概念或理论框架。 2.案例研究不能为科学推论(scientific generalization)提供基础。从事案例研究的人经常受到的一个质疑是:“你怎么可以基于一个案例或几个案例研究的结果而做出理论上的概括?” 实际上,我们对实验研究也可以做出同样的批评,但很少有人对它提出质疑。案例研究可以推论到理论主张(理论假设)(theoretical proposition),而不是从几个个体推论到全体。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案例并不是一个样本,研究一个或几个案例,并不旨在从小数目的案例推论到全体,而是旨在理论上的扩展或概括。 3.案例研究耗时长,且数据太多,难以处理 在开展案例研究时,因为研究者对事件不具控制能力,所以他们不能不对情境和收集到的数据作出迅捷的反应,并决定在后续的研究中以怎样的方式收集何种数据。这就要求研究者能清楚地了解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并且还要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想要研究什么问题、目前所收集到的数据是否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否则,研究者可能会面临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之后却发现其中大多数数据与自己的研究问题并不相关的危险。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是对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现象进行的实证调查,是当研究者认为情境与所研究的现象极为相关,但现象与情景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显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要处理的现象常常具有很多变量,而且需要研究者对来自多种来源的证据做三角互证。(注:三角互证指为了保证研究效度、根据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一致性,来评估资料真实性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它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它是一种在共同发现或概念上寻求信息会聚的方法。(见袁振国主译,1998,《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案例研究常常是在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的指导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因此研究者应该保持一种灵活开放的态度,充分让数据说明先前所采取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能否确立和是否要修正。 二、案例研究的设计 尹(Yin,1994)列出了研究设计需要包括的五个要素。 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如果有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它是什么? 3.分析单位是什么? 4.怎样把数据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相联系? 5.诠释数据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了第一个要素,现在对后面几个要素加以讨论。 如果有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它是什么? 在少数情况下,虽然有一些研究没有任何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尹强调即使如此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的,并基于此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决策),但强迫自己陈述一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是很有用的,因为这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反映了一些理论问题,并能引导研究者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