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3)04-0098-04 2000年3月,直属于内阁总理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在东京正式召开。会议针对日本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就此形成了17项提案,以期指导日本的教育改革。本文仅以此为依据,对日本21世纪教育改革的趋势作一初步探讨。不确之处,敬请指正。 一 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建立在对本国现行教育状况客观评价基础上的,日本教育也不例外。从历史上看,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从明治维新开始到二战结束以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多次进行了教育改革与调整,并取得明显的效果。“日本教育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已成为共识。然而认真分析日本教育的现状,从体制到理念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长期存在,但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问题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的。 早在1968年明治维新100周年之际,人们就曾对以欧美为榜样的“赶超型”日本教育机制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集体跑步前进”式的教育,虽然在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划一性”的做法,在实践中产生了相当的危害,突出表现为对个性的扼杀。然而,这些批评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还遭到了以“日教组”(全称是“日本都道府县教职员组合”)为代表的很多教育界人士的反对。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满意见纷至沓来,教育划一性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1985年2月16日,横滨市并木第三小学五年级学生杉本治君因喜欢推理小说遭班主任斥责而自杀的事件,在舆论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一晃,十几年已经过去,潜移默化中日本的教育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然而教育划一性问题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教育内容与指导方法的划一主义,一方面出现了落后学生,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有能力者的提高。这一问题中小学尤为严重。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齐走进教室,接受老师千篇一律的传授,学生不能完全按着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科目与教材。此外,在修学年限、入学年龄,学分规定等方面,也存在着划一性的弊端,因而缺乏与现实相适应的灵活性。对此,日本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多属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这些措施由于片面强调个性发展,还引发了新的弊端,诸如集体主义观念缺乏,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迟到、早退现象十分普遍。更令人焦虑的是,不少青少年“正在失去对他人应有的体贴同情之心”。这种“班级崩溃”与“教育荒废”的现象已引起“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的极大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其次,关于学校教育的封闭性问题。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多年来“过多地培养了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缺乏创造力,没有个性的模式化人才”。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教育改革中就被明确提了出来,但那时批评的对象主要是高等教育。因而80年代以来,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诸如,在办学方向上更强调产学研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办学主体上更强调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性等。但是,在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封闭性。学生时代是朝气蓬勃、充满幻想的时代,但学校的教学长期以来把学生与社会割裂开来,学生一入学即被禁锢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之内,处处生活于一种整体被动的环境之中,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降低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长期以往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懒惰与消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情况,在大、中、小学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中小学可能更为突出一些。“教育改革国民会议”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但同时也强调指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家庭、社会应更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在这方面,“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提出了一些颇具建设性的意见。 再次,关于教育的国际化问题。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日本的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非国际化的因素。诸如,关于聘用外籍教师、接受留学生、对待侨胞归国子女等问题上的非国际化;对于国外学分互换、资格认定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非国际化;语言教育的不完善,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较差;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中,对于了解国际社会和各种外国文化所做的努力不够,在让国际社会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方面所做的努力也不够;作为国际宣传能力的自我表现能力、讨论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缺乏训练;对于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估计过低和无知,从而存在相当程度的“锁国意识”等。这种非国际化的弊端与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对于缺乏资源与市场、依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的发展更是极大阻碍。因此,“教育改革国民会议”认为必须对教育加以改革,以培养“世界中的日本人”。 此外,还有长期困扰日本政府的欺压、逃学、校内暴力与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年来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更加严重的趋势。据文部省最新统计,截至2001年3月,逃课30天以上的中、小学生已达13.6万人,比上年度增加了4千人,创历史新高。“教育改革国民会议”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长期享受着和平及丰盛的物质,很多年轻的日本人正在失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根于社会,认为社会不好,将国民意识改变了,这样便会使责任承担模糊起来,造成谁都不管的无责任状态。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地承担起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