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03)11-0038-04 一、国之兴旺、农须当先:农村教育使命再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之经济起点较低、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等原因,使得城乡之间经济的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百分比皆相对较低。这说明,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在城镇居民多数已步入小康、正向提高生活质量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关注农村的生活、卫生状况,进而拉动国内经济需求,推动社会生产力跃上新的台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长足进展,城市概念已跨越城区,城市功能逐步扩展,“市带县”的格局正在形成,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农村地区城镇化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农村教育问题将格外凸显。这是因为,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基础素质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满足转移的需要。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仅仅具备谋生的基础,离许多行业的岗位规范还差很远。尤其是那些虽然手握初中文凭,却没有接受过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劳动力,将在这种转移中难以谋生;而刚刚脱盲或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非农产业方面根本不具备任何上岗资格,其谋生将更成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仅是城镇化、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还是由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所决定的。目前这一现状的一大特点,是劳动力数量过大。数量过大必然造成劳动力剩余。而且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剩余现象将更为突出。不把这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的低效、重复性生产就势难避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会成为空话。 要成功转移现有剩余劳动力,还必须正视农村劳动力的质量状况。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质量状况具有以下四大特点:第一,文化素质不高。我国现有文盲约6000多万人,大都生活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另外,虽然绝大多数青壮年已经脱盲,但大多仅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并且很容易返盲。这样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群体,是很难正确理解、接受与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并且在吸收、转化农业科技等方面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第二,科技素养较差。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94%以上基本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济型的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这使得农业生产力很难有大的提高。第三,经营观念不强。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多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水平上,生产方式简单,劳动手段陈旧,经营管理粗放。他们往往不计劳动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投入成本,不讲投入产出效益,不会合理配置劳动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其生产商品化意识远没有建立起来,不能科学预测市场变化,往往是“随大流”、“大呼隆”地生产。从事乡镇企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的农民,经营管理观念要好一些,但也并非自觉意识和科学预测下的行为,而是凭直觉经验,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第四,身体状况不佳。由于农村人均年收入的水平较低,农民大多处于“填肚子”、“搞饭吃”的生活状态。其食物构成和营养搭配简单,加上卫生保健条件差,从事的多是重体力型劳动等原因,因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多、质量差。数量多,就需要把富余人员转移出去;质量差,则需要一个从低到高的转化过程。要实现这两大任务,只能依靠教育。从根本上讲,只有大力兴办农村的各种教育、培训场所,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并保证质量、注意实效,才能把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财富,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乃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之路。 二、“扫盲”“普九”,任重道远:农村教育问题盘点 农村教育一般包括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两大类,具体表现为扫除青壮年文盲、进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教育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亟待处理和改变。 (一)“扫盲”方面 扫盲工作开展到今天,应该说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目前仍有8%的人口仍未脱盲;而这些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该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生活条件都相当低,加之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语言问题。这就使最后8%的扫盲攻坚战变得非常困难。在“老、少、边、穷”四类因素中,西部地区居之有三,有些地方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教育设施,从而更加重了攻坚的难度。此外,全国尚有5%的青壮年未能脱盲。一般说来,越是最迟解决的问题也就越是难度最大的问题。最后这批文盲,就成为扫盲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攻破的“堡垒”。 另外,虽然说从1990年到2001年间我国文盲人口减少了一亿,但其中一半是自然减员(即文盲现象较为普遍的老年人口的去世)所致。这就是说,我们的扫盲力度并非统计结果所显示的那么大。综合以上两种因素,我们认为,今后的扫盲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此外,要全面考察扫盲问题,仅从数量上着眼是不够的,还要看扫盲的质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非文盲标准必然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扫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如何进一步在巩固率和扫盲深度上下工夫,是今后农村教育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普九”方面 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