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病理”危机的突破

——临床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青萍(1954-),女,山西晋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邮编 710062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临床教育心理学是国际新出现的教育学先进理论,它是一门由教育学、临床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问统合构成的系统性复合结构的专业,目标是预防和矫治“教育病理”。其解决途径是将教育病理还原为心理问题加以解决。中国面对日益复杂严重的教育病理危机,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以教育操作技能为重的、以公共服务意识为主的本土化临床教育心理学。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3)11-0057-04

      一、教育病理危机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创新发展

      1.教育病理向传统教育学和心理学挑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冲击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人际关系复杂化等,给人们心理以很大撞击。各种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居高不下,如厌学、校内暴力、抽烟酗酒、高分低能、人际关系障碍、自我封闭、人格障碍以及价值观错误等等。还有许多平日潜藏于深处未表现,而一旦有时机便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如高分低德、反社会行为、“老实人”犯罪等,我们也常在报刊上看到许多吸毒、抢窃、杀戮的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危害性极大。由于以上现象多发生在教育现场或受教育的年龄阶段,甚至发生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或双亲身上,日本教育界对于这些与教育有关的种种问题,统称之为“教育病理”问题[1]。教育病理在各个国家、各类人群中,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其波及的范围很广,牵涉关系众多,使得当事人和相关者极为苦恼。如果防范不及,其问题的范围、种类、概念还会扩大,甚至会形成一种教育病理体系,由此所触发的“后遗症”所破坏的范围会更广。这些今日的教育病理现象就是明日的民族素质塌陷,或者成为反社会体制的“预备军。”这一多发性和深刻性的现象引起全世界的广泛注目,究竟该怎样解释和解决这些被称之为“教育病理”的问题呢?传统教育学在现代的教育病理面前束手无策。长期以来,教育学一直把重点放在教与学上,教育理论家们常常在学术世界里苦钻,使实践性不足的教育学缺乏解决问题的力度,找不到解决教育病理问题的可操作性突破口。临床心理学在复杂的教育病理面前也显得一筹莫展,只是把重点放在教育病理问题形成后的矫治上,待问题出现后才去矫正,比较被动、消极,而且矫治者常常容易陷入具体狭窄的问题中,不知如何从根本上扭转才好。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预防教育病理的形成,双方的有效手段均嫌不足,各自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理论构想和方法,均未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满意程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作用引起争议并被质疑。

      2.临床教育心理学应答教育病理危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量教育病理问题的进逼,激发学者们向它挑战。日本教育学界深受欺辱、厌学、暴力、毒品之害,率先提出了应用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方法结合,把教育病理问题还原为心理问题加以解决的矫正方法。于是,在日本出现了冠以“临床教育心理学”名称的专业。其理论框架主要是由教育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多层结构构成,并掺入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如精神医学、生物学等,形成了一门多学科交叉、具有系统化理论的复合性结构的专业。临床教育心理学以教育病理为研究焦点,以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和青年作为研究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现实中教育病理问题为意图,是作为专门援助青少年和青年的一门应用科学而被构建起来的,因其顺应形势的需要,很快便得到日本社会及学术界响应。短短几年来,临床教育心理学得到快速发展,在日本一些领头的文科名牌大学,如京都大学、广岛大学、武库川女子大学等都开设了“临床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有教材出版。本世纪初,“临床教育心理学”这一提法和该专业内容很快在国际学术界也以其需要性为契机,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并得到普遍赞同。一些学者认为,临床教育心理学的出现,犹如掀起了一场冲击波,给古老的教育学带来了新的理论风潮、新的教育方法和更有效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手段,在其理论和实践中包含了“把握人类,即把握教育,把握教育,即把握人类的含义”[1]。它“使教育学再生,充满了人性和理性,充满了感情和生机,有了说服力度,激发了活力,去掉了迂腐和局限,克服了学问危机”[1]。

      临床教育心理学注重“研究教育病理的发生原因,教育病理的性质诊断,挖掘潜在的教育病理苗头,针对教育病理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及矫治对策”[2]。其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在学术方面,对于教育病理的性质及其原因,给予理论性及效能性综合解决方案的研究;②在预防方面,不仅关注显在的、被意识到的教育病理问题,而且对于潜在的,表面上看似普通,仔细观察便能发现问题的现象更为关注,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预防教育病理问题的发生;③在制定教育对策方面,根据对教育病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症状的研究,给予相应教育对策的建议,或采取针对性矫治措施。临床教育心理学是新理论加实践的目标体系,其目标就是“要在学校建立规范教育,重视社会、学校与人类自身教育,是以受教育者自我认识提高,预防教育病理问题为目标的”[3]。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规范意识的教育性活动,体现了正确的大教育观。

      对于教育病理的研究和处置方案,具体地说,在教育学方面,主要是根据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等进行,掌握这些知识以达到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在临床心理学方面,需要具备心理学治疗理论的背景及专业技能,涉及到生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包含有诊断、矫治、预防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领域。此外,还需要在医学、社会学等专业之间展开相互沟通与协助,获得专业营养和支持。如此看来,临床教育心理学针对教育病理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精神医学等多层面、多次元、多手段地给予解决的,它比起某种单一理论和方法来,其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临床教育心理学是探索教育意义最准确的途径,是改善教育病理最佳方法的学问,它作为教育病理危机的应答性专业,其价值是很高的。

      二、临床教育心理学突破教育病理危机的学术依据

      临床教育心理学是直面教育现实问题而被建构的,它属于教育学的新分支,尽管发展时间很短,但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在教学系统设计和课程等方面也形成了较为体系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也日益发挥着作用。因而,它初步形成了学科的属性,占有特定的领域,也具有独特的学术特性与价值。由于它是以教育病理作为研究焦点而展开工作的,教育病理具有:(1)来自于教育现场,或与教育有关的原因;(2)一旦发生教育病理问题,多需要借助于操作性技能解决方能获得实效;(3)教育病理具有多发性、常见性、普遍性等特征。临床教育心理学也就具有与之相应的三个学术特性,即临床教育性、教育操作性和公共服务性,这也是该专业不同于普通教育学和普通心理学的根本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