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经济史研究及其经济史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艳艳,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唐艳艳(1974— ),女,湖北京山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专业博士生。

原文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经济史以及经济史研究方法在恩格斯的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这一点长期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经济历史的实证分析,恩格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理论进行理性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架构起经济理论的“大厦”。这些对当前的经济史研究仍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方法上的借鉴。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30(2004)04-0110-05

      任何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都清楚,恩格斯对经典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注意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更值得注意的,也可能被大多数学者忽视的是,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重视对经济史的归纳,正是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完成对英国经济史的研究,完成《资本论》;正是通过经济史的研究,恩格斯完成了《自然辩证法》和经济史专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批判过程是经济学与经济史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被奉为政治经济学开拓性著作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一篇经济学与经济史融合的著述。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现象,对私有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批判。马克思称它为“批判经济范畴天才的大纲”。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以回应杜林的理论为基点,重点通过经济史的考察,提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致的。恩格斯提出政治经济学其实就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只有在完成历史性的研究后,才能确定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恩格斯非常注重经济历史的长期性和动态性,认为随着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产生,产品分配的方法和方式也产生了。从这些观点出发,恩格斯认为,学界所掌握的有关经济科学的东西,几乎只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只懂得这些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或者在比较不发达国家内存在的分配交换形式,同样必须加以研究。

      因此,恩格斯和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从批判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开始,证明它必然要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他们把历史与逻辑结合起来,描述了整个历史过程,通过现象,进入经济实体,揭示了资本运动的本质以及表示内在的本质联系的规律,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作一个活的机体进行解剖。

      二、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批判性阐述贯穿着经济史的论证

      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的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贯穿着大量经济史的论述。

      1.价值理论。恩格斯研究欧洲各国经济史,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以此为基础,形成各种经济学流派。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所分析的商业,首先是一个流通领域中出现的范畴,因商业而形成的第一个范畴就是价值。关于究竟何为价值,他认为资本主义各经济学派之间进行的(生产费用与效用)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把竞争的发展历程考虑在内,生产费用是无法确定的,生产费用这个范畴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即使是物品的效用本身,也是一种主观而无法确定的东西。在私有制的社会,竞争是唯一能够比较客观地决定物品效用大小的办法。在恩格斯看来,物品的价值包括两个因素,即生产费用和效用,而争论双方将二者强制分开,因而引起混乱,为了澄清错误,他确定了一个最具有天才意义的构想,即认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其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构思巧妙地处理了效用与生产费用的关系,把价值当作一种关系来处理。这种科学的价值概念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述。

      2.资本与要素理论。恩格斯在批判政治经济学将生产费用分为三个要素时,把人的精神要素(思想和发明创造)加入考虑。事实上,恩格斯不仅把人和自然统一起来,还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统一起来。“蒸汽机这样的科学成果,在它存在的头50年中给世界带来的东西就比世界从一开始为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多”。他以卡特耐特、李比希等人在科学技术上的历史作用,论证科学技术是生产的因素,以及脑力劳动在形成价值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他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认为“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应用资本、劳动和科学可以使土地的收获量无限期提高”。“科学”被恩格斯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在对劳动的替代中利用了科学发明。

      关于资本,恩格斯虽然没有突破“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的论断,但已经按照新的方式来处理它了,认为资本是劳动的结果,并深刻地论证了“由私有制造成的资本和劳动的分裂,不外是与这种分裂相适应的并从这种分裂产生的劳动的分裂。这种分裂完成后,资本又分为原始资本和利润,即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增值”。对私有制的起源问题,恩格斯在其经典经济史著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精辟的论述。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才说明一切分裂现象都产生于私有制。

      恩格斯在配合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经常以书信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例如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固定资本的折旧与补偿、土地耕种的历史序列与级差地租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等。这些共同的研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或者结合经济史,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比如,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东方(指土耳其、波斯、印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这甚至是了解东方天国的一把真正的钥匙,恩格斯进一步把“土地国有”当作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他解释东方各民族古典意义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的性质,在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第一个条件是人工灌溉,这只能由村社、省或中央政府来完成。这些观点成为马克思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新起点,把经济上的土地国有制和政治上的专制联系起来考察,并找到了它们的经济史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