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支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361005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福建与台湾的行郊(或称郊行)商人,是清代地方商帮的一个特殊组织名称,未曾见于中国的其他地区。由于文献资料的欠缺,学者们对此论述者甚少。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族谱资料,就清代泉州黄氏郊商的经营发展历程及其乡族特征作一探索。通过分析黄氏郊商的谱系记录,发现所谓的族商,并不是在家族内普遍分布的。他们以最近亲的血缘关系为核心,逐步扩大到本家族、本宗族以及姑表亲戚,进而再向以地缘为纽带的同村、同乡、同县以及同府、同省的关系发展。郊商以其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地方社会和乡族组织的各种事业,使得他们同士绅阶层一道,成为清代维护稳定甚而控制民间基层社会和乡族组织的两个主要力量。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福建与台湾的行郊(或称郊行)商人,是清代地方商帮的一个特殊组织名称,未曾见于中国的其他地区。由于文献资料的欠缺,学者们虽然对福建与台湾的郊商作出了一些研究工作(注:关于台湾与泉州郊商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卓克华:《清代台湾的商战集团》,台原出版社1990年版;黄福才:《台湾商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张炳楠:《鹿港开港史》,载《台湾文献》第19卷第1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郊商在福建祖籍地的组织形式及其活动特征,论述者甚少,难窥其概貌。近年来,我在从事社会调查和搜集民间文献的过程中,获见于一批与闽台郊商相关的珍贵资料。现加以整理分析,试作论述如下。

      一、黄氏郊商经营发展的一般情景

      清代泉州府晋江县铺锦村(现属泉州市石狮市宝盖镇),是黄氏家族的聚居地。这里地处沿海,当地居民有着悠久的经商和出洋谋生的传统,黄氏族人因此而随着出外谋生的足迹散处于东南沿海各地,现今的广东高州,浙江瑞安、平阳的腾蛟、梅山、高楼一带,以及泉州市内的东街、晋江安海的东井等地,均有黄氏家族分迁出来的聚居地。而台湾鹿港的黄氏家族,同样也是由铺锦村黄氏家族直接繁衍过去的。据《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的记载,这个家族最早迁往台湾的族人是黄宜三,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因幼为人养子,往(台湾)北港浮门头南门内华四使家。”清代康熙前期施琅收复台湾后,黄氏族人迁台的人数日益增多,如黄缙锦,“生顺治癸巳(1653年),卒康熙甲戌(1694年),葬台湾圣庙前。四男源溥,字悌周,生康熙癸酉(1693年),卒乾隆己巳(1749年),葬鹿港。”仅据《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的记载统计,康熙年间迁往台湾的族人有黄缙锦等13人;乾隆年间迁往台湾的族人有黄源京等46人;嘉庆年间及其以后迁往台湾的有黄培纪等38人。除此之外,黄氏家族其他房派如油园派、东楼派的族人们,也从康熙年间开始迁往台湾谋生定居。他们当中除少部分居住在淡水、凤山外,大都聚居于彰化县鹿港,主要从事商贸、航运、码头搬运等行业。(注:以上参见《泉州晚报》海外版2001年12月22日第四版,《寻根问祖·泉台铺锦黄姓一家亲》(上)。)彰化鹿港与泉州隔海相望,交通比较方便,鹿港自然就成为泉州、厦门二地郊商船只往来的要地。(注:参见张炳楠:《鹿港开港史》,载《台湾文献》第19卷第1期。)

      泉州沿海居民以及铺锦黄氏家族虽然很早就有人在国内外从事经商贸易活动,但是根据族谱的明确记载,这个黄氏家族较早到台湾经商的大体是在康熙后期。其中较为突出者有黄源潮,讳汝涛,字悌声,号醇斋,生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卒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族谱载其墓志云:

      醇斋黄府君……生而倜傥,天性孝友,仁爱及物。年十六(父亲)精敏公见背,即能执丧而以送往事居自任,尤念慈母在堂,弟妹未克成立,于是辍儒业习计然术。自弱冠至壮强,二十年间上姑苏、游燕蓟,再鬻吕宋,重贾东宁,然后废著新桥。生平间关跋涉,冲风激浪,险阻艰难无不备尝,所以如此经营者,非为一身饱暖计,盖欲尽其生事葬祭弟妹婚嫁惠亲以逮疏也。由是家计颇给。(注:1990年修《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黄春林:《皇清赠乡饮大宾先严八十二翁醇斋黄府君墓志》。)

      从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之后,铺锦黄氏族人赴台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加,如黄源潮的本房子侄辈黄馥村等,“习计然术,服贾东宁,筐篚细业俾芳稻蟹于斯,兄始基之功不少,而尊师幕儒之风尤其惓惓者也。”(注:《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黄时芳:《皇清待赠先妣七十二龄宽爱林孺人暨冢男国学生馥村黄府君附葬圹志》。)黄时芳,“成童后即经营海外,以分祖伯父任。由是家道渐隆焉。生平识大义乐施,与其尤大者则为笃斋公充公租为本房祖建祭费。他若补葺梵宇修筑塘岸购舍冢地,则又种种难数者也。”(注:《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黄灿播等:《皇清待赠国学主显考五十有九翁约亭黄公暨妣七十有七龄孝勤尤孺人合葬圹志》。)黄遗章、黄藉轩父子,“遗章公习计然术,……(长子黄藉轩)东渡二十多载,往返不下数十次,忠信舟楫朝发夕至,是天之默相善人也。自庚午旋归,私幸此后可免重洋之涉,得长承菽水欢矣,第以家贫,仰事俯蓄无资,终难辞海外之行,万不得已壬申五月复渡鹿港,不谓甫过一月,夙昔之血疾复作。其长子砰闻知艤舟抵鹿,促其归家调治。顾归只十余月,而药物罔效,竟溘然长逝。呜呼痛哉。”(注:《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黄以成:《皇清岁进士例授修职佐郎显考六十翁藉轩府君行略》。)黄树宋兄弟,“迨食指渐增,家计渐繁,不得已(母亲)姑令树宋、树盛经营服贾,以就口食。又惓属望于季弟树聪时进。……母亦优游含饴,乐观季子竿进及诸孙曹咿唔之成。乃客岁染恙,年望稀矣,饮食稀进,气色渐衰,犹辗转床褥,念树盛客游东宁,日冀归帆。树盛亦近时心动,三月旋归。母子团圆相见,洋洋如也。”(注:《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黄元宽:《怀实府君暨静懿孺人行述》。)黄忠美、黄鸿烈等,“以论孟白文尚未句读,便弃而经营,以及兄弟承伯父命余肩子粒,壮岁稍得扬眉,……有力田勇贾之艰辛。……(乾隆)丁亥三十二年(1767年),余(鸿烈)自江左浪游归里,复渡台阳鹿港,栖止未宁,忠美呼我就彼行寓,得以墨佣糊口。迨癸巳(1773年)仍回泉郡,又念余老聩,拙於世用,不吝百有馀金,谋建药室近郭东偏,置余在其中。”(注:《龟湖铺锦中镇房黄氏族谱》,黄鸿烈:《醒心随笔小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