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原因是成本优势。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比,成本低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重要优势,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能够把这种成本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又是中国的民营经济。然而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尤其是当前“民工荒”出现之后,民营经济的成本优势是否面临终结?成本优势过去都有什么独特价值?成本优势都面临哪些挑战?民营经济如何应对?这些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取得成本优势的直接因素分析 民营经济的成本优势是民营经济和跨国公司以及其它类型的企业同台竞争取得成功的重要法码。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民营经济取得成本优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1.直接成本低 民营经济取得成本优势的首要因素是直接成本低。2000年97.75%的私营企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其中又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如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这些行业劳动密集、工资成本(注:因为直接工资成本和间接工资成本在成本优势上是一致的,因此放在一起来考虑。)所占比重高,充分发挥了劳动力比较优势。民营经济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市场主导部门,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工人以及待业者的供应,普通的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工资水平低,这种情况直到2003年也没有出现彻底改变。据统计,2001年全国各行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0870元,其中国有企业职工为11178元,私营企业员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025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94.3%,相当于国有企业的91.7%。除了工资低之外,民营经济的职工享受到的社会保险也有限,据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对243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91.4万从业人员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到3成,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3成多一些,参加基本养老的人员不到一半,均低于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比例。另外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负担也轻。 除了工资成本低等因素外,原材料成本(注:方便起见,将直接原材料成本和间接原材料成本放在一起考虑。)也有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的成本优势通过价值链可成倍放大,以原材料成本优势体现出来。 2.间接成本低 民营企业还往往具有较低的管理成本,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节省费用,比如万和的各部门科室一律不设副职;吉利汽车强调人员使用上的少而精,一专多能,管理质量检验员、成本核算员、销售员同时又是售后服务员,公共关系员。另一方面,和外企以及合资企业管理人员的高薪相比,民营经济的管理人员工资水平要低得多,尽管有些跨国公司对在国外的管理人员实行本土化,但这些本土化的管理人员的工资仍然较高。民营经济的销售成本中的广告费也低,如格兰仕主要通过消费者的口碑来宣传企业,而很少大量制作广告。另外,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没有庞大的债务负担,其财务成本低。 以上是以制造业为例说明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优势,其它产业的企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3.运营灵活 与国有企业和国外企业饱受体制困扰相比,民营经济具有运营灵活的特点。民营企业天生就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他们反应敏捷,信息传递快,决策迅速,经营灵活,能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组织生产,准备期短,适应性快,灵活性强,机会损失少。和国外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了解国内市场,占有地理位置优势,和顾客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习惯,民营经济还更了解国内的制度,这些使民营经济能更快预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抢先占领市场。国外公司即使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或工厂,甚至雇用了很多国内的管理人员,但由于最高管理层和决策层都来自国外,从而制约着对国内情况的了解。 4.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本低 民营经济在模仿学习别人的技术和经验上比别人快。不少民营经济是依靠模仿起家的,他们不需要像市场开拓者那样支付大量的行业开拓费用,不需支付许多先导性的研究与开发不得不承担的成本,而只是直接进入现有的市场。珠三角的很多民营企业都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那里获得了管理、市场和技术的经验,从而大量地节约了学习成本,很快进入市场。民营经济很强的学习能力充分地将后发优势发挥了出来,他们直接吸收、消化、使用国外企业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组织结构、管理经验等文明成果,迅速地发展了起来。浙江、广东等地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的结构更方便了民营经济之间的互相学习。民营经济体的老板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往往勤奋、精巧、聪慧,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这种人力资本的先天优势是民营经济学习能力强的原因之一。 二、民营经济成本优势的战略角度分析 民营经济采用的有关成本优势的战略大体上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最优成本战略、聚焦低成本战略(见图1)。格兰仕、万和、联想、佛山日丰、中成化工等企业都是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代表。格兰仕微波炉凭借“超进口货的质量,低国产货的价格”的超强竞争力打乱了洋品牌的封杀战略,占据了全国6成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利用其低成本打败韩国人,占据微波炉全球第1的地位;万和集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严格控制成本,当同业制造商惊呼万和的价格连成本都不够时,万和的利润却达到了15%,1998年万和热水器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已居行业第1名;联想一直以来利用贴近市场的优势,采取低价格战略来赢取市场,2002年下半年,联想公司成为亚洲PC销售第1名;佛山日丰公司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大幅度降价,占有了全国30%的铝塑管市场,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广东中成化工生产的保险粉产量全球第了,比第2~7名的企业相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其生产成本大概只相当于欧、美、日等国家生产成本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