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国企民营化过程中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明(1970-),男,山东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从事产业经济、知识管理研究。南京金陵饭店集团有限公司; 戚啸艳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原文出处: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在知识型国企民营化过程中,其转让价格的制定不仅应考虑资产负债表内的无形资产项目,还应考虑企业中长期积累的知识资本存量。本文基于国际前沿的知识资本计量理论与实践,以江苏设计院所为研究对象,运用群层次分析法(GAHP),构建了知识型国企民营化过程中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以供企业定价参考。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50-2004(03)-0005-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2002年,顺应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民营化作为解决国有资产退出的方式再掀高潮。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以及市场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国企在民营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国企的转让价格偏低、存在融资风险、信息不对称、从事转制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等等。其中,尤其是知识型国企的转让定价偏低已经成为民营化过程中最敏感的瓶颈问题。2003年11月30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聘请具备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评估”、“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底价的确定主要依据资产评估的结果,同时要考虑产权交易市场的供求状况、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职工安置、引进先进技术等因素”等等,对国企转让定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意见》强调了国企转让定价的定价原则和基础,并重申了国企转让应考虑以往被忽略的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三公”原则,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国企改制,有利于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然而,自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出现以来,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不在于拥有多少厂房、设备、甚至产品,而在于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的合作能力、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先进的管理模式、电讯基础结构、员工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等。公司最大的资产,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本,这是企业经过多年的长期投资才获得的,甚至经历了几代人。因此,确定国企的转让定价仅考虑少数能满足会计的基本假设而被纳入会计系统的无形资产项目(如《意见》中提及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并不妥当,尤其是知识型国企。笔者认为,在确定知识型国企的转让价格时,还应考虑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本文拟以知识型国企——设计院所为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分析与知识型国企产权转让定价相关的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借鉴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以群层次分析法为工具,构建与设计院所转让定价相关的知识资本计量模型,以供企业定价参考。

      二、西方企业知识资本计量理论分析

      西方国家对企业知识资本计量的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知识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作用突现,世界各国的知识资本学者及实践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量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领军人物有Karl-Erik Sveiby、Kaplan和Norton、Edvinsson和Malone、Baruch Lev等,代表成果有"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Balanced Score-cards"、"The Skandia Navigator"、"The Value Chain Scoreboard"等。

      悉尼大学Macquarie管理研究学院Karl-Erik Sveiby教授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是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所致,并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分为雇员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三部分。雇员能力是指人在各种情况下处理事情的能力,它包括技能、教育程度、经验、价值观以及社交技巧。内部结构由大量的专利、观念、模型、管理系统、非正式组织、内部网络,组织文化等组成,所有这些或是由雇员创造的,或是从别处被获得,通常为组织所“拥有”,并依附于组织。外部结构由客户,供应者,品牌名称、商标,名誉或“形象”等组成。这些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司如何很好地去解决其客户的问题,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Sveiby创建了“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用以计量企业的无形资产。

      Kaplan和Norton认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的获得将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即财务因素(盈利性、流动性、销售市场价值等)、顾客因素(顾客满意度、中间商和分销商、营销与销售送货时间等)、企业内部过程(产品质量、生产率、灵活性、设备准备、安全性等)、学习与创新(创新、新产品开发时间、技能发展、雇员士气、竞争力等)。这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中,顾客、企业内部过程、学习与创新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本,并与企业的财务资本一起,共同披露企业的价值。Kaplan和Norton创建了“Balanced Scorecards”,并用于计量企业的知识资本。

      1995年5月,世界著名的金融服务机构,瑞典Skandia的知识资本经理Leif Edvinsson依据“The Invisible Balance Sheet”,并结合了“The Balanced Score-Card”,创立了知识资本计量及报告模式——“The Skandia Navigator”,在Skandia当年的企业年度报告中,作为财务报告的补充报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知识资本报告。“The Skandia Navigator”将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基本价值、关系价值、潜在价值)和结构资本,又将结构资本进一步分为顾客资本(基本客户、客户关系、潜在客户)和组织资本,又将组织资本分为过程资本、创新资本,每一部分又设有若干关键指标,并与财务指标结合,全面报告企业的知识资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