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04)04-0007-07 一、多元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1.一元所有制经济结构难以促进经济迅速增长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在近代商品经济阶段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阶段,早期资本主义是把私有制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唯一主体而存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是这一时期市场经济普遍信奉的原则,正是由于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早期的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日趋复杂,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要也日益增多,而在只有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私有制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惟一主体,无法解决其外部性问题,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使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并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力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完全破灭了私有制经济以市场机制作为唯一配置社会资源主体的美妙神话。随之而产生的“凯恩斯革命”使国家干预成为资源配置的一只“看得见的手”。这样,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即“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调节经济,就出现了混合经济理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也开始由一元结构向二元或多元结构转化即混合所有制转化,从而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地增长。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元化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结构,也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因为,第一,在逾越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的一元公有制结构条件下,以直接计划的手段把全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是通过交换来实现的,即全部劳动的实现是通过市场中介来完成的,市场机制不仅对商品的实现起着很大作用,而且对资源配置、经济增长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超越市场经济的一元公有制结构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用直接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实现全部劳动,似乎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却恰恰忽略了宏观经济增长的环境。其主要原因是,社会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配置资源,都会有一部分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无法实现其价值和价值增值,社会也因此充满了竞争。这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只想通过越大越公越纯的一元公有制结构来配置资源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第二,一元公有制结构的“偷懒”和“搭便车”行为,降低了经济效率,阻碍了经济增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最大弊病是公有制经济产权模糊、经营低效、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个人吃企业的大锅饭,导致劳动者的竞争性丧失,劳动失去谋生和创造的意义。在这种鼓励低效、鼓励懒惰的体制下,实际上已造成了不劳动者和少劳动者对劳动者的剥削格局。这种格局的长期存在,势必造成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沦丧,整个社会失去效率,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显然,以一元公有制结构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得到有力推动,究其根源是一元公有制结构不可能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能通过竞争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尽管公有制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换”,可以“模拟”市场,但最终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使市场机制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 2.多元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所有制结构由一元公有制结构向以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并存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其中非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主要由五种经济成分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包括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组成。同改革前相比,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但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内部,国家所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合作经济)比重上升。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引起的。改革以来,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言,外资经济快于私营经济,私营经济快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快于集体经济(包括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包括合作经济)快于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之所以高速增长,除当前国有经济活力不足的原因之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在具有优势的领域和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加上原来基数很低,具有高速增长的条件。但是,这也同时说明,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是何等重要。 由此可见,从所有制结构方面来说,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就是要继续促进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使其更加多元化和合理化。 第一,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紧密联系,进一步推动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从宏观方面来看,就是要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互补的基础上,使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合理化。从中观层次来看,就是要在有利于实现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有利于各地区的创新和突破的基础上,使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产业分布和区域分布合理化。从微观分析来说,就是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尽快理顺其产权关系,实现产权的明晰化和市场化,将国有经济的运行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技术及规模水平。同时,要加快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和促进其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对非国有经济,则主要是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实现其技术上档次,经营上规模。总之,就是要使微观层次上的所有制内部组织及其运行方式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