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64(2004)02-0052-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公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发展到“补充地位”进而提升到“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非公有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如此,非公有企业还将是我国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因而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希望。因此,继续积极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仍是我国今后所有制结构调整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看到非公有企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内部劳动力市场方面的问题。因为现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人才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合理有效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构建。由此可见,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我国非公有企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1 内部劳动力市场及其特征、作用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是近二十年来经济学理论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之一,相关理论的研究仍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注意到,劳动力并不完全是在外部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的竞争进行配置的,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劳动资源实际上是在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的。[1]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按照雇佣和报酬支付等特征,将企业的就业领域分为从属部门和主要部门,处在从属部门的劳动力主要是指不需要多少技能的员工,在这些领域,雇佣关系是短期的,工资也完全受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在主要部门的劳动者,包括拥有技能的蓝领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其雇佣和工资并不直接受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是由企业按照内部的规定和惯例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隔绝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一般具有长期雇佣、内部晋升、报酬后置三个显著特征:[2] (1)长期雇佣,即企业对员工的雇佣时间很长,可以达到二、三十年甚至终身。据经合组织(OECD,1986)的报告,日本企业中的职工,70%在同一企业工作时间超过10年,相应的数字,美国是37%,英国39%,意大利46%,德国53%,法国58%。[3]企业之所以对员工长期雇佣,通常是出于劳动力的替换成本、岗位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工会的作用几方面考虑的[1]。 (2)内部晋升,即企业更愿意从内部而不是市场提拔人才。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工作的等级制度(或称为工作阶梯,见图1),企业的新成员从“进入口”,即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连接处进入企业,然后再依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逐步晋升到更高的职位上去。
图1 工作阶梯示意图 (3)报酬后置,指企业并不象新古典经济理论描述的那样,按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雇佣劳动,并按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而是按照报酬递增计划或向上倾斜的年龄工资曲线(见图2)来支付,这样以来,在企业工作时间长的劳动者将得到更多的报酬。
图2 倾斜的工资结构 但是,无论是长期雇佣还是内部晋升、报酬后置,西方企业一般都不与员工签订明确的合同,而是以隐含合同确定下来企业与员工的这种关系,这样大大地增强了灵活性,也就是双方没有义务必须这样做,但一旦双方合作愉快,则事实上这种关系将默契地保持下去。 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一个企业具有以下几点有利之处:第一,能够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蓄积,密切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第二,鼓励长期行为。第三,降低劳动力替换成本。[2]由于具有以上优越性,内部劳动力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日本、德国以及美、英,诸多大企业都建立起了高效合理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2 非公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性。这一点,无疑对我国非公有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然而,由于我国非公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是处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的经济转轨时期,因而我国的非公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弊端。[4]从内部劳动力市场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仍是小老板,而不是现代企业家,他们比较缺乏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不懂现代科技与管理知识,经营管理水平低。而且,非公有制企业不但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高层人员,也缺乏科技人员。此外,普通员工也多有一种临时打工仔的心态,企业老板也在很大程度上视其为临时打工仔。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匿乏也就再所难免。陕西省最近的--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显示,缺乏人才为仅次于资金不足的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第二位因素,人才短缺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被调查企业的从业人员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分别为从业人员总数的16.8%、17.9%、23.9%[5],人员的学历构成明显偏低,人才匿乏表现得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