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温小斌(1967-),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陈凡(1954-),男,辽宁沈阳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原文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从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目标出发,对目前长春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概况、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长春市的民营企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守法经营、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政府要精心打造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平台,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 276.5;F 427 文献标识码:A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和紧迫课题。近年来,长春市的民营企业在加速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如何抓住机遇,破解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与弊端,找到加快发展的对策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长春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全市经济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2003年1至6月,长春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8.6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截至2003年6月底,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民营企业为25万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90.6万人[1]。目前,长春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各级财政的重要支撑。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2亿元,是1997年的3.7倍,占全市GDP比重比1997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长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实际缴库税金20亿元,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近20%;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县(市)区财政比重达到50%以上,在二道、宽城、朝阳、绿园等城区比重超过80%。

      (2)实力大大增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和品牌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拓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已由过去的传统商业、饮食服务业,扩展到工业、种植业、服务业各个领域。经营形式日趋多元化,已由过去的个体私营企业转向合资、合作、股份制的运作模式。

      (3)安置了大量的城乡就业。近年在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是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年均吸纳3万人的容量,成为安排城市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支持国企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长春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85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3。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二、长春市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春市的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增长,但按照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1)有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仍然存在偏见,民营企业缺少很多平等获得资源的权利。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和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抑制了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2)经济总量不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002年,长春市民营企业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32%,低于温州5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流通领域占的比重还比较大,且多数集中在零售商业和餐饮服务娱乐业;产品销售多局限于本地市场,能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很少,在国内叫得响的也不多。

      (3)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创业投资机构少,资本规模小,股权投资力度较弱,国有商业银行用于中小企业贷款的作用发挥得尚不充分,产权交易的平台还未建立起来;民营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股权结构设计有待完善,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使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在本地转化,企业二次融资的渠道不畅。

      (4)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缺乏创业发展的强烈愿望。群众创业的愿望不强烈,过于求稳,不敢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放手一搏。

      2.民营企业的内部机制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其自身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企业沿袭一人所有、一人决策、一人承担风险的家庭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严重窒息了企业活力,削弱了企业发展后劲,而且导致经营行为不规范,给企业生存带来了风险。

      (2)民营企业的信用危机亟待解决。众多民企法人代表变更频繁,“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比较突出,不按规定办事,对于资产抵押不愿出钱办理土地抵押、房屋过户等担保抵扣手续,往往造成扯皮现象;信用观念不强,重视抢贷款项目,轻还款付息,造成非国有经济中不良贷款较高。

      (3)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始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缺乏长期发展思想,已经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

      (4)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低不一,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产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已很难打入自己的市场,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