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付锦峰(1965-),男,河南荥阳人,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讲师,工商管理硕士。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52

原文出处: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民营企业要保持管理创新的持久性,就要形成创新的力量源泉,建立创新的动力机制。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动力,它是一种主动的创新愿望和要求,主导着管理创新的程度和过程;一是企业外部的动力,它是一种外在的推动力,对企业创新起着支持和引导作用。内力和外力有机结合,共同作用,构成了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完整的动力机制。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89(2004)01-0007-04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素质和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少企业出现管理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科学构建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调动各种因素推动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创新的合力,对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质量、保证创新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与障碍因素

      管理创新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行为。实际运行中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作基础,需要创新的意愿来推动,同时,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

      在企业发展中,创新的动力是创新行为发生和持续的主要原因。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元性的。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方面的动力。人是企业的主体,每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相应的权力、责任、利益也有较大的差别。管理创新就是要打破原来的责、权、利的格局,根据环境变化的要求,建立新的利益格局。企业中的各个利益主体,希望通过变革,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企业发展状况和资本的增值,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他一方面希望通过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管理创新,加强对企业运行的监督和控制,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作为经营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即通过创新扩大自己的权力,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补贴,享受更好的在职消费,提高自己的地位、个人价值和影响,为自己的发展积累形象资本。作为员工,也期望通过创新提高收入,获得更好的待遇,并能有效地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银行、社区、债权人、合作伙伴等,也想通过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获得更高的收益。

      (2)心理方面的动力。创新不仅是一种利益驱动,它也表现为一种心理驱动,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求之一。创新主体对成就感、个人价值、责任感等的追求,往往激发创新的动力。无论投资者或经营者,都希望借助成功的创新来表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中获得成就感,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于职业经理人,要按照职业及职业道德的要求,自觉地对企业负责,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企业走向成功。也有的人希望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3)企业自身的动力。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在特定情况下,也会产生创新的需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而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创新的迫切性。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迫使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创新。这种创新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却是企业自身内在的要求。如果管理者忽视这一要求,企业将陷入危机,甚至走向衰亡。

      此外,来自社会、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也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

      2.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障碍因素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阻力来自多个方面,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

      (1)心理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管理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对风险的认识不客观,对模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就不乐于接受创新,甚至抵制创新。

      (2)利益因素。管理创新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进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这可能会使某些人失去既得利益,甚至失去工作。因此,在创新中有可能受到利益损失的方面就会阻碍创新的进行,影响创新的协调和进展。这种因素可能来自内部的投资者、经营者、员工,也可能会来自外部的债权人、股东、客户、政府(涉及就业、法律、法规、社会稳定、某些人的利益、政府形象)等。

      (3)分工因素。现代分工造成了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体系,每个部门、人员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独特的任务和责任。一方面,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对创新的认识、理解、态度也就不同;另一方面,创新涉及到一部分人岗位的调整,在面临角色转换困难时,创新的阻力也就随之产生。

      (4)文化因素。文化的影响来自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两方面。就企业文化而言,企业理念、制度、传统(包括创新传统)、习惯等,都影响着管理体制创新的协调和进展。保守、传统的企业中,创新的阻力较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制度、规则和利益格局,不喜欢创新和变革,甚至视创新为异物。就社会文化而言,社会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都直接作用于创新的过程。如专家管理与家族管理的矛盾、终身雇用与合同制的矛盾、收益最大化和平均主义的矛盾、科学化管理与人情的矛盾等,往往成为创新者化解不开的情结。

      (5)观念因素。观念影响着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主导着人们的行为。缺乏创新观念、对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管理体制创新的最大障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观念的陈旧和固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