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刁怀宏 广东商学院金融投资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 广东 广州 510320

原文出处:
理论与改革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展示了改革以来以内源融资为主的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然而,民营经济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却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重点就体制因素,以科尔内的“软预算约束”理论作为切入点,以银行体系作为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内生出民间金融,而只有民间金融才能根本消除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指出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悄然成长,并选取了民间金融较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泰隆信用社为例进行说明。最后,本文指出发展民间金融将对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4]02-0087-04

      中国渐进式的经济改革有同步的两大主线:一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二是由单一的公有制走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在这场体制转轨的渐进经济改革进程中,作为市场取向改革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产物的非公有制经济即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亦达到74%。但是,从全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来看,民营经济使用的比例却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企业利用;而作为直接融资主渠道的证券市场也基本上是为国有企业服务,但他们当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还不到30%。这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分配格局不但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成长和壮大,而且也阻碍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经济凭借优越的初始条件和政策支持理所当然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有经济开始低迷不振,但在地区间竞争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九十年代以后,集体经济又出现停滞趋势,但民营经济的崛起迅速弥补了经济增长的缺口。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像一场接力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各领一段,这使得增长带有几分侥幸地衔接起来。但在民营经济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部门以后,我们似乎找不到多少理由相信接力棒可以再倒转回去。这意味着民营经济不可逆转地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之一。然而,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表现至今仍未能摆脱遏制自己成长和壮大的“融资瓶颈”,尽管政策层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及国务院制定的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但我们仍然要从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发展关系角度对其给予充分的估计和认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否则就不可避免地要落入低谷。

      追根溯源,钳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鸿沟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惯性。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计划经济就是一种官办经济,即排斥民间力量而企图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实现改造传统社会,但市场经济则是一种主要依靠自发性的民间力量的经济制度。转轨经济的实质就是改变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引入民间力量为主导方向并最终使其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迫使一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非正式金融活动的应运而生。尽管金融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等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有资金及通过民间金融这一非正规渠道融资。(注:这里所说的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相对而言的。官方金融自然属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具体来说,在我国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批准设立金融机构所开展的金融活动。而民间金融则是属于正式金融体制之外的,即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常规管理系统的金融活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融资约束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内源融资: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注:本节关于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有关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引自张庆亮:民有经济:概念、贡献、融资困境及解决[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7.及吴敬琏:转轨中国[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经济产出的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而资本投入又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民营经济一开始就选择了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而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套资本又相对较低,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据统计调查,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为65.2%,而银行与信用社贷款等外源融资仅占10.7%(张其仔,1997)。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改革20多年来民营经济能够在不与国有经济争夺金融资源的条件下得到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恢复到逐渐壮大的转变和发展过程。不可否认,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

      第一、民营经济对GDP增长贡献巨大。1980年民营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49%,而到1998年这一指标已达到33.35%,首次超过国有企业的28.4%。另外,从创造产值年增长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增长率远远低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5%以上,而国有企业在1997年、集体企业在1999年出现负增长,民营企业较高的增长率在工业生产中注定要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不仅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且还将大批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就业压力空前巨大。民营经济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保持了社会稳定,有力地支持了改革的深化。1998年,国有企业的就业增长率为-32.65%,而民营企业为45.22%。民营经济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吸纳了一部分就业,减轻了社会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