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0年代中期“十大专业市场”的出现为标志而形成的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凭借着先行一步等诸多优势,经过不断的演进和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温州民营工业企业数已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99.9%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产值也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8%以上;同时,温州民营企业的集群化现象又非常明显,在143个镇中,“一镇一品”产值超10亿元的镇有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以上。但是,因为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交织,客观存在的缺陷仍然制约着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1.区域文化的局限性对集群的发展形成制约 以永嘉学派为代表的事功文化,对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养料”作用,但也使温州的企业主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劣根性,这是事功文化的劣根性。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强烈的物欲化倾向。所谓物欲化倾向,是指对物质过分崇拜与迷恋的倾向。这在温州的经济、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很长时间内,都将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民营企业主要表现出过分强调物质力量,崇尚“金钱万能”的信条,致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忽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对集群的信誉建立是不利的。其次是功利性强、目光短浅、缺乏战略。譬如表现为:注重近期效益和自身经济利益,忽视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硬件投资,忽视软件投入;渴望获得人才,却忽视尊重和培养人才;注重独立经营,缺乏合作信任的精神。这对集群的稳步发展是不利的。 2.集群内部组织度不高,同业无序竞争时有发生 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大多是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商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成品的生产,往往缺乏核心企业的整合力度。这使得集群内的组织度不高和协调能力不强,造成企业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等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如果说这种情况在集群形成过程或形成之初难以避免的话,那么,1998年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内爆发的、被媒体称为“柳市经济危机”的价格大战,就为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当时,有1000多家企业竞相压价,大多数处于亏损线以下,其中有300多家企业倒闭。这种无序竞争的加剧,虽然还有企业数量众多、产品与市场相似、技术缺少差异等原因,但不可否认集群内部缺乏必要的组织与协调。 3.技术层次偏低,产品结构单一,市场风险较大 温州的民营企业集群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产业为主,技术层次与科技含量低,进入壁垒不高(见表一);产品大多是“大路货”,而且结构单一;长期以来又把产品锁定在低端市场,国内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市场以及类似市场为目标,国外以中东、非洲、拉美、东欧等低端市场为目标。一些集群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的季节性问题,如鞋类、服装等,除少数规模较大、拥有名牌的企业在淡季能维持生产经营外,大多数小企业几乎处于关停状态,造成大量生产设备闲置。集群内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就很容易遭到同行业其他集群的攻击,也很容易遭到行业经济危机的打击,市场风险较大。如去年的温州剃须刀集群,在赢得“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的同时,面临着来自宁波余姚大量模仿的冲击,价格从17元/只下降到13元/只,降幅之大史无前例。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尽快帮助集群走向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对经济危机打击的承受能力。 4.技术装备相对落后,集群的升级受到制约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温州民营企业集群,普遍存在着技术装备率低、人均产出率低的现象,这是温州经济“自力型”发展模式的阶段性特点。在2000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只有940.3万元,按每人平均只有5.85万元,与1999年的全国同口径中型企业的6545万元和24万元,以及大型企业的54978万元和40万元的距离较大,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的技术装备就更差了,2000年温州乡镇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35.37万元,平均技术装备率为2.68万元/人。而从国外的企业看,大、中、小企业之间固定资产的绝对规模虽然相差很大,但就人均固定资产数量看则相差无几,可见企业之间并不会因规模的不同而存在技术的差距。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存在的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第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科技创新人才和资金支持,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且投资风险大。第二、集群创新存在正外部效应,因为在地域集中度较高、产品结构较为相似、又缺乏相应机制和有效法律法规保障的条件,企业进行创新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需要行业的战略规划与统筹协调。 表1 1998年温州主要经营企业集群的技术层次 行业或产品 产值(亿元) 技术层次 制鞋 128 传统低技术 服装 100 传统低技术 打火机 12 传统低技术 眼镜 16 传统技术+新设计 制笔 7.27 低技术+新设计 灯具 30 含少量新技术 塑料制品80 含一定新技术 汽摩配件20 含一定新技术 低压电器80 中等技术 阀门泵类12.56(永嘉县)中等技术 资料来源:产值数据来自《温州年鉴1999》,技术层次定位根据有关行业分析(打印稿件、非正式出版资料)整理。 5.融资渠道狭窄,造成集群内企业规模偏小,体质不强 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资本具有鲜明的内源性。即资本主要是通过内部(区内、省内、国内)获得的,引进的外资很少。表二中所显示的温州引资比重与温州的经济地位是极不相称的。2001年,全省合同利用外来直接投资出现较猛的增长势头,在2000年25.09亿美元的基础上达到了71.8亿美元,而温州只在2000年0.67亿美元的基础上缓慢提高到0.73亿美元。2001年温州合同利用外来直接投资只占全省的1.02%,比重之低令人汗颜。长期以来,不少温州人自以为民间资本很充足,对要不要吸引外资抱无所谓的思想观念,是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巨大障碍。应该看到,温州的民营制造业集群在引资的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经营理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