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渐进改革的经验和成就之一就是催生出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并使之迅速成长壮大。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713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1%、工业增加值的49%;完成出口交货值8670亿元,占全国出口交货值的3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和农民收入的34%来自乡镇企业。(注:《贯彻落实〈乡镇企业法〉,促使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载《经济日报》,2000-07-09。)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2935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6%、工业增加值的47.7%;完成出口交货值9599亿元,占全国出口交货值的40%。(注:《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状况统计》,载《经济参考报》,2002-10-21。)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对增加财政收入和支持农业发展,对逐步实现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出口创汇和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在促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诸多贡献因素中,资本投入是最重要的贡献因子,其绝对贡献和相对贡献都大约等于或接近于其他贡献因子作用的总和,乡镇企业产出的增长有一半左右是由资本投入贡献的。从1978年到2001年,乡镇企业实际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1.14%,其中乡镇企业资本投入对实际总产值增长的绝对贡献为9.02%,相对贡献率为49.98%;从1989年到2001年,乡镇企业实际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9.28%,其中乡镇企业资本投入对实际总产值增长的绝对贡献份额为9.08%,相对贡献率为54.12%。由于乡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平均规模较小以及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较低等原因,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述诸贡献因子仍然难以成为拉动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资本投入增长将仍是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根据上述分析,要想保持乡镇企业持续、稳定的增长,就必须保证乡镇企业的资本投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作为具有实际物质形态的资本,其最终来源是货币形态的资金。因此,乡镇企业资本投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是要求乡镇企业的资金拥有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企业的资金来源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自有资金,二是进行融资。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如果把企业自有资金(包括未分配利润、公积金、公益金等)看成企业向自己进行融资的结果,则企业自有资金可归属于内源融资。除此之外,内源融资还包括企业向员工发行的内部股票、债券以及员工集资等。外源融资是企业向企业外部主体进行融资,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股票、债券、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商业信用借债等。根据融资方式的不同,企业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企业不通过中介组织,直接向资金所有者进行融资;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各种中介组织(如商业银行、中间人等)进行融资,企业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交易。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就构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即融资结构。企业的融资结构是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它不仅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融资绩效,而且反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融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收益。 二、1990年以前乡镇企业的融资来源及结构 1990年以前,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统计资料,对于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研究,只能借助于一些案例调查和抽样调查进行大体上的推断。表1说明了历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固定资产原值、总资产余额的基本情况;并计算了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当年固定资产原值百分比、当年总资产的百分比,其中1978、1980、1985、1988 4年乡镇企业总资产余额是根据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与流动资产余额之比为6:4的比例计算出来的。(注:由于缺乏统计资料,为了大体估计出1988年之前乡镇企业的总资产余额,我们先计算了1988-1999年每年的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与流动资产余额的比例,并求得平均比例为1.002:1。考虑到1988年之前乡镇企业的产权状况和经营状况,乡镇集体企业占了乡镇企业的绝大比重,其投资主要侧重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我们将该比例调高到6:4。这样虽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体上可以比较的估计值。) 表1 1978-2000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固定资产原值、总资产余额及贷款余额占当年总资产余额、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
注:(1)贷款余额是银行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之和。 (2)各项指标是当年名义值,未经价格指数折算,下同。 (3)*号表示该数值是根据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与流动资产余额之比为6:4的比例计算出来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乡镇企业年鉴》(1989-1999)、《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五十年》、2000年度和2001年度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公报、《辉煌的中国乡镇企业》、《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从表1的数据和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经营环境,我们可以推论出1990年之前乡镇企业的融资来源和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乡镇企业融资来源以银行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为主,对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贷款(负债)是乡镇企业融资和扩大总资产的主要途径,高比例的贷款(负债)率是乡镇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特征。1978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当年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还仅为9.58%,占当年总资产余额的比重也只为5.75%;但到1985年,两者分别上升为37.02%、22.21%;19S7年更是分别上升为46.9%、28.14%;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固定资产原值和总资产余额高比重的态势一直持续到1989年(分别为45.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