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燃烧自己,温暖他人。吴洪初就是因奉献而体现出人生价值的。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提起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综采区党支部书记吴洪初,职工们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在艰难中创建百万吨综采队 时间追溯到1993年年底,淮北矿业集团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把创建年产百万吨综采队的担子压在了吴洪初的肩上。朔里矿井下地质条件差,要在顶板软、煤壁软、底板软的煤层创建年产百万吨综采队谈何容易!吴洪初以一名共产党员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向领导立下军令状,誓夺年产百万吨。 吴洪初,1965年入伍,1969年入党,1971年退伍来到朔里煤矿,当上一名采煤工。他凭着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拼劲和从不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的韧劲,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队长、副区长和区长、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吴洪初和职工们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1994年综采区生产原煤达到125万吨,在全省率先跨进全国百万吨综采队先进行列,并连续10年原煤产量突破百万吨。 在困境中“抠”出高效益 由于朔里矿井下地质条件差,综采区职工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近几年,过大断层,过火成岩墙,综采工作面采场变短变低,加上机器老化,经常发生机械故障,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和保持百万吨奋斗目标的实现。吴洪初认真抓好职工的安全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安全警句牌挂到井下通道和各个岗位上,让职工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弦。吴洪初每月下井不低于25天,发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就及时整改。 在材料使用方面,他推行量化细化、先考查后下料制度。每天跟班干部和班长向区值班人员汇报井下材料使用情况,有效控制了材料的积压和浪费。 吴洪初带领职工进行技术革新,先后攻克了工作面快速过断层、过火成岩墙等技术难关;研制发明出锚杆回收器,在生产实际中运用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20多万元;成功研制出割煤机外喷雾装置,消除了安全隐患。 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一根木棍,吴洪初都要从井下捡起带上来。综采区职工在他的感召下,珍惜煤炭资源,主动清理浮煤和底煤,自觉开展回收复用、修旧利废活动。能自修的不出区修,能用旧零配件的不用新的。这样,每年为企业节约上千万元。 在生活中保持艰苦朴素本色 吴洪初在待遇上不攀不比。吴洪初使用的办公桌椅,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木制家具。不少人多次劝他:“吴劳模,该换换了。”可他总是笑着说:“能用能坐就行了。” 一次,吴洪初去湖南开全国创建百万吨综采队经验交流会。会间,他不住高档房间,而住每天20元的房间。会议结束后,别人都坐飞机返程,可他却坐火车硬座回到了淮北。 吴洪初衣着朴素,惟一一套订做的、价值300元的西装,是他到省城、上北京开会的“礼服”。家里用的是14英寸的“老掉牙”的彩色电视机。吴洪初对自己“抠门”,对他人却很大方。职工患病,他捐款帮助,职工生活有困难,他捐衣捐物。今年“五一”前夕,他又向矿防非典领导小组捐献了500元,向抗非典一线的同志献出了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