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03)05-0072-05 美学作为一种科学,在当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审美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实践业已证明,审美能产出巨大的经济效能。 一、人类的经济实践始终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 从人类经济审美实践的历史考查看出,远古祖先刚刚脱离动物界进入社会历史领域的时候,迫于生存的需要开创了生产实践的历史。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生产劳动不仅把生物性的潜在本能诱发出来,提升起来,而且使原始人的美与美感开始萌生。旧石器时代,人类以原始的打击方式制成了粗糙的石器用于生产与自卫,这种初始工具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如果说工具制造的第一次打击标志着人类以意识代替了本能,那么第二次加工则说明人的意识、主观能动性大大地提高了一步,它反映了人类在数十万年漫长的亿万次的反复实践中,逐渐地感觉到了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使工具的制造朝着自觉的有目的的方向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正是在这种进程中,人类最初的由快感向美感转化的高级情感,就这样在创造工具的劳动中诞生了。使用工具使人区别于动物,工具就成为人们最初的审美对象。于是物质产品和艺术产品凝聚于一体(经考证原始乐器是从劳动工具发展而来的),两种产品同时被原始人类创造出来,又同时被他们所享用。原始人起初是从功利的观点来考察事物和现象的,后来才对其中某些事物和现象采用审美的观点,并不是任何有用的东西,他们都觉得美。但使他们觉得美的,只能是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于是形成了原始社会审美与经济的特殊关系:审美与经济直接地、密不可分地联系着。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人类这一物质活动的特点后,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伟大论断。表明人类劳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一活动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理想的物质产品。美的规律是客观事物美的客观法则,也是人进行有意识的美的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人只有在整体上全面地依照这一客观规律,其劳动创造的产品,才能超越人自身的局限而成为真正美的事物。按照美的规律生产是人类劳动所独有的特点,由此决定了人类生产的结果(产品)必须是实用质量与审美质量达到高度的统一。但是,人类生产只有在深刻认识并掌握了劳动对象的性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时;认识并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完善性和有用性,而且清醒地估计到人的物质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条件下,才能驾驭美的规律,才能使生产在既定的方向指引下起作用,劳动者就能十分巧妙地将“美的规律”运用自如,极大地表现人的自由性与创造性,生产出既有充分实用功能又使人赏心悦目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这本身就是劳动者生产能力发展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劳动充分体现了审美的特征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信息经济或新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当种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能源,提高经济效率。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知识提供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主导的,支配的作用,是“活”的要素,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要素。当代社会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的经济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又主要表现在开发劳动者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应用空前地放大了劳动者的智能,劳动力结构向非体力的智能演变着。现代生产对劳动者的智力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脑力劳动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脑力劳动替换体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审美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内容之一,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与生产、科学、技术等其它社会实践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多学科高度综合、相互渗透交融非常明显的今天,审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运用于物质生产领域就更显突出。20世纪中叶以来,相继产生了诸如“工业美学”、“技术美学”、“科学美学”、“商品美学”等新的交叉学科,而这些学科正是企业家、技术员和生产者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在今天审美同培养智力之间已形成了双向互补规律,审美已成为促进劳动者智能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业已证明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对美的追求往往带来真的发现,美的事物同科学真理一样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劳动者通过审美活动可以助引由单纯的理性思维方式转化为自由直观,缓解抽象思维的刻板性,增强它的可接受性,从而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开发想象、发现真理,并把这些聪明才智不断渗透到生产实践中来,物化于生产工具与生产对象之中,成为现实直接的生产力。 三、塑造商品的审美价值可以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当代的消费,已从注重质量、价格向注重商品形象方向发展,这种生产和消费的转变,实际上是从实用、经济向审美的转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经济事实,采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机器,生产出在使用价值上完全相同而审美价值不同的商品,美的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丑的商品,既使降价也无人问津。这正说明审美在市场消费中的经济效能。这不仅使商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取得远高于平均价格的更大利润。只要市场交换存在竞争,商品审美价值的高低,就会造成其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审美价值同商品价值成正比,而且明显地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表现出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审美意识的逐渐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审美属性的要求日益强烈,使得实用美观的商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愈加突出,明显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商品的审美价值和商品的流通周转速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任何劳动产品,只有进入消费领域被人们实际消费之后,它才成为现实的商品,由它代表的潜在的生产力才会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反之,商品在流通中长时间积压滞销,不能进入或是不能很快进入消费过程,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等于前功尽弃,这就使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偿,从而就不可能有新的再生产过程。随着市场商品的丰富,人们审美观念的拓展和升华,人们正逐步由传统的实用性向实用与审美高度结合的方向发展。市场上那些不美观、不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商品,往往遭受冷落而被拒之市场之外;而那些有良好功效性能又可使人赏心悦目的商品却能打开销路,甚至供不应求。所以,实用性与美的有机结合的商品,能从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过程,缩短流通周期,使商品迅速实现其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其次,商品的审美价值和商品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商品的美主要由商品的造型、结构、色泽、包装等外观质量构成,它同商品的内在质量一样是广大企业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生产者共同的劳动创造,也是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应该计入商品成本。所以,审美价值的创造也是商品价值增殖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贸易中这种商品美的价值增殖效果就更显突出。在今天国际市场上,新颖美观的商品比起样式陈旧落后的同类商品价格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这部分高出的价钱就是审美价值转化的经济价值。因此,商品的审美价值在其销售点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塑造商品的审美价值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