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88(2004)02-0007-05 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毛泽东“数荐不纳” 毛泽东同志不徇私情、不帮亲友升官谋利的事迹十分突出,是众所周知、普遍公认的。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结束,毛泽东就让大儿子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回了一封信,批评他想通过毛泽东的关系,为另一位亲戚在长沙谋个“厅长方面位置”的错误做法。信中尖锐地指出:“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这种做法是与共产主义理想、毛泽东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这封坚持原则的信件是毛泽东不循私情的一个典型例证。鲜为人知的动人事迹还有不少。今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发表的《毛泽东“数荐不纳”的故事》又是感人至深的一个范例。 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就同周恩来商量,要周恩来筹建国家文史研究馆,目的是安排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文史馆既可以领工资,解决这些知名社会人士的生活困难,又让他们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国家养士的地方。文史馆成立不久,杨开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时任长沙中学教员的李淑一就托人找到了毛泽东,要求去北京当文史馆的馆员。李淑一根本没有想到,她提出这一要求竟然是给毛泽东出了一个难题。这一点,从毛泽东当时专门为这件事给秘书田家英写的信可以清楚地看出。信上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 毛泽东给秘书这封信的内容和语气说明,李淑一当时要求到国家文史馆工作,的确使他感到非常为难:一是难在“数荐不纳”,未便再荐。因为在李淑一之前,毛泽东已经向文史馆推荐过几个人,都没有得到批准录用。这说明毛泽东不是不肯帮李淑一推荐,而是在“数荐不纳”的情况下,确实不好再开口了,况且他也深知,即使再荐,也未必能够录用。二是难在“文史馆资格颇严”,他不便要求该馆放宽标准,给予录用。最后,只好决定拿出自己的稿费,帮助杨开慧的老朋友、烈士遗属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一个十分尖锐、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典型 毛泽东“数荐不纳”,蕴含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一个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要推荐一个人到“冷门单位”担任闲职,竟然“荐了几人”始终得不到批准录用;对比当今少数地方和部门的第一把手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个人决定重大人事任免的恶劣做法,相去多远!以国家重点扶持的著名贫困县——陕西省洋县为例。据《西部商报》披露:该县是个43万人口的小县,按规定最多只能配备副科级干部340人,但去年一夜之间县委竟让480人头上戴上了这样的官帽。其中“县委副书记的女儿只工作一年,就被提拔为县团委副书记;副县长的儿子由汽车司机变成残联副理事长;另一位县委副书记的弟弟被提拔为土地局副局长;组织部长的4个亲戚均被提拔;县委办公室主任的老婆被提任电影公司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儿子、内弟分别被提拔为工商局副局长和教育局长;县政协主席的女婿则被提任法院庭长,……”该报特别指出:“本次提拔干部,程序省略,过程简单,不用民主考评,不用单位意见,更不用政审材料,甚至连涉嫌犯罪的,刚刚受过司法处理的,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和入党重点培养对象的,都在一夜之间被委以重任。”该报还意味深长地点出此中奥秘:“凡是被提拔的人,都有各种关系和人情。”由此可见,洋县这种做法既是“家长制”、“一言堂”必然导致的“杰作”,又是全省少有、全国罕见的极为恶劣的典型。 至于卖官鬻爵、疯狂敛财的违纪、违法事件,更非绝无仅有,着实令人吃惊!据《南方都市报》今年7月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利用手中大权,先后收受几百人的巨额贿赂,大肆买官卖官,疯狂敛财2385万元。在担任上述重要职务的六年间,他的‘乌纱批发部’日益兴隆,涉及领导干部260多人,包括市直部门和下辖10个县市的处级以上干部50%多被卷了进来,其中有50多个第一把手。有个副局长为了坐上第一把手交椅,竟然送上100万元。”难怪群众气愤地说:“马德案”涉及“人数之多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卖官鬻爵成了他最大的‘业绩’。”“马德对绥化最大的‘贡献’就是提高了绥化的‘知名度’!”而由此造成的恶劣政治影响、对党的形象和威望特别是对党群关系的严重破坏,更是难以估量! 正是认真地对比了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典型,才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的“数荐不纳”特别可贵!有些同志还据此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尖锐、值得深思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过去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民主评议、群众测评、公开招聘(招考)、任前公示等等复杂的要求和程序,而选拔出来的干部却绝大多数能够做到德才兼备,称职胜任,很少发生贪污腐败问题?如今要求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多、程序越来越繁、手续越来越杂,而选拔出来的干部却有一些缺德少才、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次品”;还有一些人提拔后不断发生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甚至出现了个别人边腐边提、愈腐愈提的怪事!这既是一个十分复杂、难以回答的问题;又是一个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为这个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