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期

作 者:

作者简介:
姚跃武 安徽省审计厅

原文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毛泽东经济思想在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中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四大阶段,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指明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经济思想 历史分期 实践活动 理论创造

      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当然,作为毛泽东思想一个组成部分的毛泽东经济思想,其发展过程又难免有着自身的特点。总的来说,毛泽东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人物领导中国人民在解决经济问题的群众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历史的运动过程。具体来说,它萌芽于党创建和大革命期间;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而逐渐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系统总结和全方位展开而日臻成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毛泽东经济思想又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萌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这大约十年时间里,毛泽东经济思想处于萌芽阶段。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初起,她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当时党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理论准备不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没有很准确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对中国革命的实际还缺乏深刻了解,对中国国情、革命的特点认识不足;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觉性不高,缺乏运用它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经验。然而,在大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等人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毛泽东经济思想也得以萌芽,具体地表现在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两个方面。

      在实践活动方面。1922年7月, 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初步运用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对中国社会进行分析的结果。1925年1月, 中共“四大”前,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从经济地位入手,对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经济、政治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四大”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提出了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之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问题。这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上的一大历史性进步。在此期间,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彭湃等人都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党加强了对工农运动,特别是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彭湃、陈云等人都发表了文章,提出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这表明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党也开始重视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问题。这个时期,党直接掌握了一小部分军队,组织了一部分工农武装,参加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和北伐战争。“四·一二”前,周恩来、彭湃、毛泽东先后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发展工农武装。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彭湃在海丰、陆丰领导了农民武装起义,并且开始了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的尝试;同年7月初, 毛泽东主张农民自卫军“上山”,指出不保存革命武装就无法应付将来的突然事变。

      在理论创造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革命实践活动的理论表现之一,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萌芽。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1927年3 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看作是毛泽东经济思想萌芽的理论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从生产关系出发,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其中,详尽和透彻地分析了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地位。由此,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间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和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发展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于农民内部各阶层从经济地位到政治态度的分析,提出了减租减息、废除苛捐和兴办合作社,以及从经济上打击地主阶级的经济政策。这对当时正在开展的农民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和推动。这两篇著作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掌握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研究中国社会及阶级的状况,着重研究中国的农民问题,尤其注重从经济地位分析入手,这都萌发着根据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思想。

      二、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2年中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巨大变化,随着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发展壮大,毛泽东经济思想逐步形成。这里,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逐步形成过程,又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根据地建设的不同发展程度,而依次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927年9月9日,作为中央特派员被派到湖南的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进军井岗山地区,开创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岗山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发展了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于中国经济政治问题的分析,尤其是对经济、政治方面矛盾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发展根据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革命根据地建设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思想指导下蓬勃发展。1931年11月7日至20日, 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1934年1月23日, 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若干经济政策的原则:“如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这就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基本思想;指出“国家经营和合作社经营的事业,相当精密的生产计划,却是完全必需的”,“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从而提出了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思想;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由此提出了“节约”的基本思想。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的这一发展阶段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为历史标志,以《我们的经济政策》为理论标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