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坚持物质利益的人民性,强调物质利益的可见性,阐明物质利益的兼顾性,揭示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渐进性,指明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关键性,强调谋求物质利益的自主性,坚持对物质利益获得者教育的经常性,其物质利益思想是丰富的、深刻的。 毛泽东的物质利益思想具有实践性、批判性、辩证性和全面性等特点,颇具特色。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学习、研究毛泽东的物质利益思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一、坚持物质利益的人民性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发展,即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民性。 首先,坚持物质利益的人民性即坚持无产阶级的功利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她毫不掩饰为本阶级谋利益的阶级倾向。毛泽东明确地表明:“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1〕。 其次,坚持物质利益的人民性是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坚持无产阶级的功利观,即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的价值追求、最高的是非标准。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追求物质利益不是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 〕为坚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他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3〕 第三,坚持物质利益的人民性是实现党领导群众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类似人民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等一切实际生活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4〕反之, 我们不关注人民群众这些实际生活问题,我们就可能陷于孤立。抗战胜利后不久,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指出:“我们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反对国民党进攻。”〔5〕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当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中进而把率领群众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和对群众给以物质利益,看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两个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或者两个条件缺一,就不可能实现领导”〔6〕。 二、强调物质利益的可见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不只是一种主张,更重要的是行动,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毛泽东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书中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7〕如前所述, 如果不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我们在东北就站不住脚,巩固东北根据地就成为一句空话。可见,即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8〕。正因为如此, 毛泽东郑重地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9〕。 为强调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毛泽东还把是否给人民以东西作为我们第一位的工作问题,提高到党的路线、政策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就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每个同志(军队的同志也在内)都要好好去研究它”〔10〕。即使是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期,毛泽东亦告诫全党,决不能承袭国民党的思想,“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11〕。他先后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方针政策,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借以休养民力。他尤其强调通过生产来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人员都必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12〕到了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特别提醒全党:“如果我们仍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13〕 三、阐明物质利益的兼顾性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发展,还在于他提出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第一,必须兼顾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既包括当前的、具体的的物质利益,又包括长远的、根本的物质利益。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呢?毛泽东认为“我们是占全人口90%以上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14〕。他主张既要关注人民群众当前的具体的物质利益, 更要关注人民解放与幸福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1953年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的讲话中,讲到抗美援朝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时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