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开放观与邓小平的创造性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建农 当代中国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外开放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急迫而复杂的难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有着长期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惨痛历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受到几千年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顽强抵抗,加之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在中国人民心理上产生某种逆反情绪,使得对外开放问题成为近代中国突出而敏感的问题。本文想着重探讨一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一

      毛泽东关于对外开放问题的论述,相对来说,不如他对毛泽东思想其他部分阐述得那么充分。但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比较早地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有几次比较集中的论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曾集中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过对外开放的思想。

      第一,阐述了中国不能离开世界的观点。毛泽东认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而要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需要有三个条件,即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和全世界反战、反侵略、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盟以及日本本国人民的觉悟。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决定中国战胜日本的关键〔1〕。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2 〕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透彻地提出了中国和世界密不可分的观点。

      第二,制定了学习外来文化的方针。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3〕但同时毛泽东又强调, 这种吸收必须是有批判、有分析地吸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既坚决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那种只取其皮毛的形式主义的“吸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问题上的一个基本方针。

      第三,明确了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关系。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关于结成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欢迎外来投资等诸方面的论述中,都有充分的反映,是贯穿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各个方面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四,提出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一些具体主张。毛泽东主张开展大规模的对外贸易。他认为中国人民一旦真正获得国家的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因为,“四亿五千万人民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不仅仅是中国人才会对它关心的事情,而且能吸引许多国家”〔4〕。因此,要“对外和平通商, 订立互利的协定”〔5〕。毛泽东曾表示要引进“大量外资”, 以“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他深知,中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其来源“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6〕;在不损害中国主权的前提下,“允许外国人来经商、 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来经营厂矿”〔7〕。

      毛泽东的上述观点是从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到全面内战爆发前(1936—1946年)的10年间反复论述的。这些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毛泽东甚至还对战后中国最适宜与之进行经济合作的国家做了比较,认定“美国不但是援助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合宜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合作的唯一国家”〔8〕。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当时思想的开放程度。当然,由于受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共间阶级矛盾的制约,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基本上未能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这比较集中地体现在1956年他的《论十大关系》和《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等著作中。

      毛泽东首先从调动党内外和国内外一切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方针着眼,郑重地提出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他针对建国初期存在的只注意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偏向,阐明了向外国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毛泽东特别强调向外国学习的方法,“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和引进外国的东西,要注重发展和创新。他认为“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因为“西洋的东西也是要变的”。他强调:“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

      毛泽东在我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阐述的向外国学习的思想,较他在抗战时期的有关思想更加深入、系统,也更加理论化。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为刚刚跨入社会主义新天地的亿万人民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加速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新要求,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勿需讳言,毛泽东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有三:

      一是上述许多好的思想未能完全付诸实施。毛泽东虽然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又比较系统地提出过对外开放思想的领导人,但在新中国建立后,具备了实行对外开放战略的可能性时,在较长的时期里,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并没有真正迈出。如果说在建国初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毛泽东领导实行了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局部性开放的话,那么在1957年后,特别是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大门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即使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开放活动,也呈现出单一性、偶然性和策略性的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