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毛泽东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50年代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无别的经验可以遵循和借鉴,只有学习苏联。毛泽东认真地吸取了苏联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深刻教训,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以苏为鉴”思想未能坚持下去,重新陷入了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模式之中。

      苏联20世纪3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对战后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它们纷纷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范例,建立起一整套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

      中国革命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取得胜利的,因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毛泽东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既在许多方面打上了苏联模式的烙印,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因。详尽考察50年代毛泽东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认识,找到其认识演变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今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苏共二十大召开,这一历史时期全面了解、学习苏联恢复经济与建设经验是毛泽东的主导思想。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一)向苏联学习,争取苏联帮助,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的一项战略思考。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对如何了解、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问题有所考虑。他认为,新中国建立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好准备。当时中国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自己本身又缺乏经验,向苏联学习并争取苏联援助,是唯一可行的道路。1949年1 月,斯大林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度米高扬来中国,听取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关于未来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意见。毛泽东在谈到恢复和发展生产问题时,表达了向苏联学习的思想。他说:“我们一取得胜利,国家一解放,接踵而来的任务就是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这不是发出几个口号、几次号召,或作出几项决定就可以完成任务的,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策。”〔1〕如何采取正确的政策呢? 他指出:“我们正在研究苏联所经历的两次(指十月革命成功后和二次大战后)经济恢复工作的经验,为的是参考和借鉴其中成功的、对我们有益的经验”〔2〕。在毛泽东看来,学习苏联, 不但要学习苏联恢复经济工作的经验而且也要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国家建设这个课题对我们来说是生疏的,但是可以学会的。有苏联走过的道路,可资借鉴。”〔3〕

      为了进一步了解苏联经验,并争取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1949 年7月,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苏访问,带回部分苏联专家。不久,刘少奇在东北局干部会议上指出:“苏联专家来,给了我们学习的好条件。”〔4〕“全党现在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人民经济, 这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需要苏联在这方面的帮助。中国与苏联的友谊,在中国人民经济建设上讲,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条件”〔5〕。

      总的来看,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恢复经济与建设经验还不甚了解,急需了解和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做好准备。

      (二)既以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为主,又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是从新中国成立到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前毛泽东对苏联建设经验认识的基本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949年12月至1950年2 月出访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友谊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学习苏联经验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苏联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因而这一阶段中共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带有二重性的特点:即在宏观方向上与苏联保持一致性,在微观决策上保持中国特色。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上。

      1953—1957年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即考虑了中国国情,又以苏联经验为基本依据。1953年9月15日, 毛泽东在致苏联政府的电报中指出:“由于伟大的苏联政府同意在建设和改建中国的九十一个新的企业以及正在建设和改建的五十个企业中给以系统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中国人民将能够在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成就的努力之下,逐步地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重工业,这对中国工业化、使中国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6〕。受苏联“13年建成社会主义”速度的影响,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初设想是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的“一五”计划提前和超额完成,一方面确实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受苏联经验的影响,在一些方面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通过实现总路线建立起来的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也明显带有苏联经验的痕迹。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就其形式、方法、步骤与苏联不同,有自己的特色,但就其改造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又与苏联是相同的,即改造后所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国民经济中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并以实现全民所有制为最终目标;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向于分配领域中的配给制的平均主义。这种经济体制在战后迅速恢复经济意义较为明显,但随着经济秩序的稳定,它所固有的僵化、缺乏活力的弊端就会逐渐地暴露出来,阻碍生产力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