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的长征到达陕北,开始以延安为中心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弄清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经历和政治主张,抗日战争前后许多持不同政治观点的西方人到达延安,并与毛泽东进行了接触。从延安回来以后,他们写了大量反映中国共产党真实情况的文章,并对毛泽东进行了评价。 一 1936年夏,埃德加·斯诺对陕北的第一次采访,这以后有许多西方人先后到达陕北,并与毛泽东进行了接触。这些西方人,从职业上看有新闻记者、商人、医生、教育工作者、军事观察员、传教士、作家;从政治观点上看有倾向共产党的进步人士,有敌视共产党的人。这些人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政治观点出发,对毛泽东作了各具特色的介绍,但都对毛泽东评价很高。美国人海伦·斯诺写道,当她从毛泽东的窑洞里走出来时,脑海中印下的是一位发表了“阿波罗神谕”的崇高形象〔1〕。瑞典作家伊洛娜·拉尔夫·休斯则从毛泽东身上感到自己“一瞬间看到了永恒”〔2〕。 美国军事观察家埃尔斯·卡尔森则充满激情地称毛泽东是位“走在时代前面50年的天才”〔3〕。 是什么促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对毛泽东作出如此之高的评价? 分析一下这时期西方人写的众多文章和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是从非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毛泽东个人品格进行高度评价的。 这些西方人首先注意到的是毛泽东身上体现出的伟大人格力量。这时期与毛泽东接触过的西方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毛泽东的坚强毅力、博大胸怀、无私无畏和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伟大人格力量,并毫无例外地盛赞了毛泽东的这些品质。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首先从毛泽东身上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自尊心和当机立断的力量”,在与毛泽东作了几次彻夜长谈后,他说:“在我看来,他是一位诚实、正直和言行合一的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大……他的人格在这个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是无比巨大的。”〔4〕海伦·斯诺在她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后, 立刻感到“毛泽东教养有素,精神支柱铁铸钢打,不怕高压,是由坚韧组织构成的。”〔5 〕新西兰人詹姆斯·伯特伦则从另一个角度评价说,毛泽东是中国人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冷静和稳定思想的人”〔6〕。 埃尔斯·卡尔森则从毛泽东身上感受到一种无私的精神,他称毛泽东是他所遇到的“最无私的人”〔7〕。甚至连敌视共产党的美国人乔伊·霍默, 也不得不称赞毛泽东“象钢铁一样具有锐性和韧性”〔8〕。 其次,他们对毛泽东超凡的个人魅力也赞不绝口,这是西方人评价毛泽东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在他们的评价中,几乎涉及了构成毛泽东个人魅力的各个方面,从他优雅的风度到雄辩的口才,从他随和的性格到言谈举止的机智,从他浪漫的诗人气质到待人接物的老练,几乎都有评述。毛泽东的优雅风度首先征服了美国《美洲亚洲》杂志编辑T·A·比森,他写道,“毛泽东随和、谈吐老练,肯花时间和外国人交往,很招记者们喜欢。”〔9 〕斯诺则被毛泽东身上那种“天生的精神”迷住了:“他的笑声很有感染力,他非常乐观机智的谈话,他的性格也很热情”,“他待人接物都很随便,不装腔作势”,“他是个杰出的书法家,喜欢写诗。他的性格有浪漫的一面。”〔10〕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则提到毛泽东的诗人气质:“他熟悉古代诗人,而且他自己就是一位才气纵横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古代伟大诗人的品质,但其中奔流着社会与个人思想的清泉。”〔11〕毛泽东坦诚而不加虚饰的态度,也给美国人菲利普·丁·爱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这点称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典型”性格〔1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则从另一个角度评价毛泽东:“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急躁的情绪,只见他和蔼可亲之中含有自信。”〔13〕 第三,毛泽东渊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也使这时期来延安的所有西方人佩服不已。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我惊奇地发现,他非常熟悉当前的世界政治情况……毛非常精通世界史,并且对于欧洲的社会情况和政治,有着一个现实的概念。他对英国工党的情况很感兴趣,热心地问我关于工党的目前政策,一下子就把我知道的问题问了个精光”〔14〕。他还评论说:“他对美国很感兴趣”,“他在理论上知道美国的制度,而且研究过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15〕。他惊奇地发现毛泽东不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著作,还读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沙、康德、歌德、黄格尔和卢梭等的著作”〔16〕。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也惊讶地说:“毛泽东谈话的内容非常广泛,天南地北、古往今来,他首先问我美国的情况。对于美国的许多事情,我发现他比我了解得还要多。这真使人感到吃惊”〔17〕。合众国际社记者厄尔·利夫写道:“他能够同任何人长谈到深夜,所涉及的问题小到唇膏,大到列宁主义,显示出对世界和时事的广博知识”〔18〕。 除对毛泽东的个性等进行评价外,一些西方人还试图从其他角度,如毛泽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毛泽东深刻思想的源流等方面来评价毛泽东。美国人霍尔多·汉森认为,毛泽东是继斯大林之后“国际政治中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领袖”〔19〕。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分析毛泽东深刻思想的来源时说:“毛氏是众所周知的理论家,但他的理论却根据于中国的历史和战争的经验”〔20〕。对这个问题,斯诺的评价似乎更准确,他说:“马克思主义给了毛现代的剖析政治现象的方法”〔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