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报告的可靠性 这可能是一个最难掌握的评价指标。由于政府监管部门无法实现对执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对审计报告的评价只有借助对会计报表监督的结果进行间接评价。这意味着判断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偏差:两种都建立在抽样检查基础上的对会计报表检查的结论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即便是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并不表明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不存在某些错弊。这里不能排除该监管部门与会计执业界可能使用不尽一致的判断标准。 1.指标的设计 对审计报告可靠性的评价只能针对一个具体审体项目来实施。由于审计报告涉及很复杂的因素,对审计报告可靠性很难提出一个恰当的科学的评价指标。特尝试性地提出一个参考指标如下: 某项审计报告可靠性=(1-已审会计报表被扭曲的程度)×100% 对于"已审会计报表被扭曲的程度"可以按下述公式计算: 已审会计报表被扭曲程度=未查出错弊金额/审计查证金额×100% 在"已审会计报表被扭曲程度"的计算中,"审计查证金额×100%",可以计算出在常规条件下被审会计报表发生信息失实的临界值,已审会计报表被扭曲程度的计算可能有三种结果: (1)大于100%,表明已审会计报表仍然是失实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则相关审计报告缺乏可靠性。 (2)小于100%,表明已审会计报表总体上并未失实。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则相关审计报告具有可靠性。 (3)等于100%,这是一个极偶然的情况,它表明已审会计报表仍然是失实的。考虑到仍有一些错弊未被检查出来,上述比例超过100%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则相关审计报告缺乏可靠性。 2.资料的获取 在上述公式中,有两个数据的取得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1)审计查证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审计的查证金额应为总资产的2倍。因为注册会计师表示审计意见时,必须既查证资产项目,又查证负债与权益项目。在损益表上,也可以按总收入的2倍确定审计查证金额。 (2)未查出错弊金额。它特指由政府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的会计报表进行检查后查出的错弊金额;由于这些错弊在注册会计师的查证中并未查出,因此,应在有关业务的错弊之前冠以"未查出"的定语。 3.指标的局限 这项指标尤其是适用于对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评价,如果是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可以在"审计查证金额"之中扣除保留项目所涉及的交易金额进行计算。显然,这项指标不适用于相反(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于审计失误主要存在于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从这个意义上看,该项指标的局限性并不明显。 由于政府监管部门受本身职能的限制,无法大范围地对已审计的会计报表进行复查,这使得"未查出的错弊金额"是一个并不十分准确的偏于保守的数据。用这样的数据所作的评价,可能有不小的误差。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对某一重大审计与会计失误案件彻底查证时,这种数据的准确性才将达到很高的水平。 二、审计程序的适当性 审计程序的适当性只是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一套不存在的信息失实的会计报表,任凭审计程序不当或删减,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即并不影响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尤其是不会误导投资者);可见,审计程序的适当性是一个保证审计质量的充分条件。如果以此作为评价审计质量的指标,也只能属辅助性指标。 1.指标的设计 考虑到基本审计程序的要求以及某些关键性具体审计程度的重要性,可从"审计程序的完整性"方面,只作形式上的评价: 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已实施的主要审计作业环节数量/全部主要审计作业环节数量×100% 另外,"审计程序的合理性"是一个有关"审计程序的适当性"的深层次问题,在考评时,有很多主观因素可能不易把握,不便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评价的内容。如,抽样比例确定问题,抽样方法选择问题,都有一个合理的"度"问题,但政府监管部分无法对与此有关的"审计专业判断"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2.主要审计作业环节的界定 对哪些审计作业是主要的不能忽略的工作环节,各人的看法不一;在此处,特罗列一些通常应视为主要审计作业环节的事项: (1)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编制审计计划; (3)评审内部控制制度; (4)利用恰当的方式搜集审计证据;其中包括审阅资料,核对账项,盘点实物,询证疑项等手段的使用; (5)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6)编制审计报告; (7)审计复核手续等。 在上述七个环节中,第四项最为重要,也可以按工作内容划分为几项,与其它环节并列。 3.指标释义 用"审计程序的完整性"指标评价审计程序的适当性固然是"以偏概全",但对政府监管部门仍然是重要的;如果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只能达到50%,不能想像审计报告的可靠性能够达到100%;如是有10个主要审计作业环节,仅缺少"编制审计报告"一个环节,则可能使审计质量无从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程序的完整性未达到100%时,该项审计质量总体上是不合格的。 三、审计档案的完整性 审计档案是审计作业轨迹的写实。审计项目的质量好坏主要是借助审计档案材料的查阅来判断的。不齐全的审计档案,如果不是发生在特殊情况下,它表明审计作业上存在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