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审计与会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机构设立的自主性。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经济成分的民营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民营企业逐步地改变了家族式管理模式,但管理水平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同步提高,管理漏洞较多,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稀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相对的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时代已经开始,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要求民营企业放弃粗放的外延式经营管理模式,向内涵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基于民营企业自身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需求产生的,是企业内在的主动选择。而民营企业在以兼并、收购、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时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参与献计献策。

      2发展超前及理论指导的滞后性。近几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才刚刚起步,因而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中难免照搬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的审计模式,在照搬过程中没有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而是机械地套用,从而造成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上的混乱,进而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的混乱。这使得一些已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指导和经验,工作起来缺乏计划性,应该审计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都没有相应的规定。一个审计项目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什么工作先做,什么工作后做,常常是边研究边工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3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来自人才市场的招聘,聘用时只是简单地了解被聘用的人员资历,无法了解本人的实际能力如何。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且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技能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对新兴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企业对于不适应内审工作的人员只能辞退,人员流动频繁,使得内审机构人员之间缺乏合力和安全感,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

      4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期望值过高。大型的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组织规模增大,地理分布分散化,经营多样化,管理层次多重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这些因素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恰恰希望内部审计做好这个管理系统的监督工作和决策前的参谋工作,而以目前的民营企业内审的现状在短期内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

      5内部审计应重新定位职能和确立目标。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应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定位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为企业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第二阶段定位于对经营系统的监督,并逐步提升为对决策系统的投资行为进行服务和监督;第三阶段定位于对决策系统的服务和监督。这三个阶段是不断递进的过程,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也是内部审计不断创新的过程。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定位审计目标上应该仍然按照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确定审计目标。但在审计内容上应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重视舞弊审计,突出风险评估和战略审计,还应该结合ISO9000开展质量审计。

      6呼唤立法,优化外部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