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的真实性,它是对企业的绩效、经营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 1、实物资产的抽盘,索取企业的盘点资料,按重要性原则选取一定样本数进行账Q实核对,并对实物资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2、往来账款的核实,要用根据有关合同、结合销售收入、对重要客户进行涵证等方法予以核对,关注有无坏帐损失。 3、投资项目的审查,索取投资项目的相关资料,对投资决策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予以核查,关注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并对投资收益进行分析。 4、不良资产的审查,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确认,汇总不良资产,特别对其它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或潜在损失要如实充分反映。 (二)收入的合理性,成本费用的合规性,利润的真实性。 1、审查收入的合理性,索取上年结转、本年新增、结转下年的销售合同统计情况,并根据期末预投产品情况,对本期销售收入予以确认。 2、审查成本费用的合规性,为重中之重,注意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生产成本分析表、产品成本分析表,审查成本核算程序的正确性,以及生产成本、产品成本、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并根据发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审查本期原材料归集分配汇总情况,关注本期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是否合理,以及未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而直接记入成本的材料的合理性; (2)索取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专项费用归集分配资料;核实归集分配的正确性; (3)生产成本是企业本期投入生产的全部成本,期初结转的生产成本加上本期生产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生产成本,应等于完工产品成本,重点关注期初、期末结转、留存情况,对不一致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关注本期完工转出平均单位成本的一贯性,分析单位产品成本变化较大的因素,结合审查期末在制品,半产品实物盘点结果和期末预投产品情况,重点审查基本生产期末留存情况,有无产品之间相互调整成本情况; (4)产品成本重点审查转入(与基本生产核对)、转出(与销售成本核对)、结存产成品平均单位是否一致,分析不一致的原因,索取年度主营业务利润明细表,可选择2-3项单位成本较高的产品,从投入、生产,完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审查,做出本期成本结转是否合理的结论。 (5)审查记入本期成本的待摊费用(含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及预提费用,索取摊提费用的数据,依据,与上年度和留转下年度的摊提费用情况结合进行测试,分析,作出本期摊提费用是否合理的结论。 (6)审查固定资产核算情况,索取折旧计提表,并与上年比较,审查折旧计提的一贯性,关注本期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关注固定资产清理情况。 (7)索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资料,并与上年比较,对增减变动较大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8)索取各项应交税费的原始凭据,根据已确认的计税基数进行分析计算,看其是否合法、完整。通过以上审查与分析,对本期实现的利润进行确认,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