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

      通常,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以下方法来确认计算与比较对象:

      1、简易比较。简易比较是指将本期金额或比率与以前年度的相关数据或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使注册会计师初步发现造成被审计单位发生重大变动的项目。

      2、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指对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项目与其相关的另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线索,为判断会计报表的表达是否适当提供参考。

      3、结构百分比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又称为共同比会计报表分析,是指先计算出某会计报表的各组成要素占有关总额的百分比,再将此比例与预期数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异常变动与差异。

      4、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指比较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特定数据(绝对值、共同比或比率),以确定难以由本期和前期比较看出的重大变动。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时,通常需要实施以下步骤:确定计算与比较对象;估计期望值;执行计算和比较;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调整重大的非预期差异;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一般先要计算出本期与前期报表项目的差异额和差异率,对于增减超过或者接近10%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可以初步判断将其作为审计对象。当然,报表项目不同,分析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二、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应用

      应当考虑以下要素:

      1、分析性复核的目标。在实质性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目标是获取对有关账户余额或业务发生额予以认定的有关证据。

      2、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否需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结果,主要应根据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估计而定。

      3、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一般来说,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比较单一,则运用分析性复核所获得的结果就比较准确;如果被审计单位经营多种业务,而注册会计师仅对某一业务分布的会计报表单独实施分析性复核,那么,其准确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4、信息的相关性、来源、可靠性和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分析性复核时,一方面应尽量获取用于进行分析性复核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使其具有相关性。同时,注册会计师获取的相关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对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分析性复核所用的资料往往来自很多地方,重要的是他们都必须可靠。如果使用了不可靠的资料,就很可能从分析性复核中得出错误的结论;另一方面,相关信息的可比性也必须考虑。

      5、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如果前期审计中发现了被审计单位存在某些方面的重大缺陷,而这种缺陷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进行分析性复核所依赖的有关信息的可靠性,则注册会计师应对实施的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的适当性予以重新评价。

      三、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报告阶段的应用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报告阶段主要用于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出最后的复核,是总体复核。应注意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针对已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

      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评价针对上述差异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以确定差异的存在是否合理。

      2、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在审计计划阶段和买施阶段,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某些异常差异或末预期差异可能未被发现,而这种疏漏可能影响到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予以特别注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