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形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资料风险,即审计资料不真实不准确带来的审计风险。评价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表现,必须以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依据。如果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有意制造假会计信息,将导致审计风险。这种虚假的会计资料,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造成判断上的错误。所以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对应审项目主要事实没有查清,重大问题发现不了,特别是对被审单位财务收支不实,资产、负债、损益不实揭露不了,因而出具不真实的审计结论。

      另外,审计方法一般采取抽查的方法,审计人员一般仅凭专业判断和工作经验进行抽样审计,由此难免出现判断失误。在审计手段方面,主要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重点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获取审计证据,而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必须由纪检监察等执法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内查外调,才能将问题彻底查清。所以,仅通过审计手段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资料进行审查得出的审计证据是不充分的,从而使审计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

      人员风险,即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带来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懂业务、管理、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审计人员这些方面的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审计评价结论,带来审计风险。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不应评价的审计事项进行了评价,超越了审计评价范围,进行了不合理评价。二是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评价,虽属于审计范围,但审计人员未获取相关证据就作出了不正确的评价。三是对审计证据不足的事项进行了评价。虽然审计获取了审计证据,但证据可靠性不强,证明力不足。四是有些审计评价用词不妥。

      制约风险,主要指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而给审计带来的风险。如经济责任的界定难度较大,可能会引起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主要领导主持全面工作,但只要其本人无违纪违规行为,即使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也无从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二是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在某些环节上既有离任者的个人行为,又有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这时往往相互推卸责任,很难界定个人所起的作用大小,致使责任难以区分;三是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追究何种责任也无明确金额标准界定。这些都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正确评价,都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另外,现实中干部管理体制上的先任命后审计现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形成了较大审计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