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工作底稿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审计工作有着内在的规律。就某个审计项目来说,在审计目标既定的情况下,一切审计活动都是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必须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为记录和反映审计过程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也同样是相互依存和关联的,是一个以审计目标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被审计的经济业务、内部控制、会计账目、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业务资料之间存在着相互勾稽、对应或印证关系,是一个有机体系。因此,作为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检查,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的审计过程,所编制的工作底稿也同样存着勾稽对应和相互印证关系。为了反映审计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为审计工作底稿建立一个科学的体系。 审计工作底稿体系,就是按照科学、合理和便于查阅的原则,排列审计工作底稿,并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等形式来反映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依存和勾稽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体系,使审计全过程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来。即使没有参加具体项目审计的审计人员,在阅读该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后,也可以大致清晰地了解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并得出大致相同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其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财务审计为例,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方案与实施阶段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审计方案是对审计实施阶段所做工作的规划和安排,审计方案中规定的审计程序就是审计实施阶段应该完成的审计工作,相应地必须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应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等形式反映审计方案中规定的审计内容、程序与审计实施时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二)审计报告与实施阶段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审计报告是在汇总、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情况、问题和结论直接来自于审计实施阶段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对应关系。如果审计报告反映某报表项目虚增100万,那么该报表项目审定表上就应该有相应的审计调整数,对应的明细表和查证记录表就应详细记录对这虚增100万的查证情况和结果;如果审计报告反映被审计单位有某项违法违规问题,那么相关的审定表、明细表和查证记录表或符合性测试工作底稿上也应有详细的取证记录。 (三)各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是一个有机整体,会计核算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一笔经济业务至少应在两个以上会计科目中予以记录和反映。因此,对某一报表项目进行审计时必然会涉及另一报表项目,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 内容也必须与另一张审计工作底稿存在密切的关系。 (四)同一报表项目下不同审计工作底稿间的勾稽关系 同一报表项目的总账、明细账和会计凭证之间有着严密勾稽关系,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间也有严密的勾稽关系。每一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方案及所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虽然不像会计账目那样有总账、明细账和会计凭证等明确的称谓,但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质性测试方案,它是控制性的,审计实施中必须完成,并与此同时形成相应审计工作底稿第二层次是审定表,该表应对报表项目的余额或发生额予以确认,是在明细项目工作底稿基础上汇总编制的。第三层次是明细表,报表项目余额或发生额是由一个个明细项目汇总形成的,只有在明细项目查实的基础上,才可对总数加以确认。明细表的详细程度要与取证内容和取证方法相一致。第四层次是取证记录表,如检查表、盘点表和计算表等,它是对第三层次明细数的确认。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四个层次的内容一定要表现在四张(或四张以上)审计工作底稿上。如果某个被审计单位规模小、业务量少,可把某几个性质相近的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方案合在一张表,或将某几个相近的报表项目审定表内容合在一张表上。如某个报表项目比较简单,明细项目不多,还可将审定表与明细表结合起来,此时审定表中既有总数又有明细数;如果取证内容比较简单,可将取证记录直接反映在审定表中。但不论同一报表项目的工作底稿有多少张,工作底稿间所记录内容的层次和勾稽关系是不变的。 (五)各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试算平衡表间的勾稽关系 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对会计科目进行实质性测试后,应将具体会计科目审计工作底稿中的相关数据和内容进行归类汇总,编制试算平衡表和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平衡表应控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各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通过交叉索引明确反映。 (六)各报告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被审计单位未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或具体审计事项的未审情况是审计的对象和基础,因而根据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和具体审计事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所记载的内容和数据的未审数,应与被审计单位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有着直接联系,应通过备注说明予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