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业务,是一种范围性概念,而非主体性概念,既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业务。传统的内部审计服务通常是由企业内部专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供,但随着经济管理和审计的发展,一些企业选择了向外部审计人员购买内审服务,即出现了外部化的趋势。内部审计的外部化表现为:(1)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和配合;(2)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或其他咨询服务机构全部或部分承担。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质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外部化,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 应考虑的问题: 1.外部审计组织应考虑的问题。外部审计组织在接受委托为企业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之前,应考虑下列问题:(1)独立性。当外部审计人员同时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时,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损害。一方面,对大多数外部审计组织而言,法定年度审计只是其收入来源的一个很小部分。当从一个客户那里所获得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与非法定的业务收入过大时,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有关改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议是由外部审计人员提出,他们就无法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正因如此,国际会计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实行审计与咨询的分业经营,以避免公众对审计独立性的顾虑。(2)能力。审计人员必须确保具有担任内部审计角色所需的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虽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交叉,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更广泛,如果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就会影响其服务的质量。(3)人员管理。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有助于改进人员管理,外部审计组织可以在外部审计业务的淡季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应注意不要歧视内部审计,或将内部审计部门看成安置临时人员的蓄水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内部审计服务质量就会下降。(4)对外部审计的影响。如上所述,尽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交叉,他们的职责和角色有着根本的不同。如果两个角色由同一外部审计组织来承担,二者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这会导致内部审计服务的总体质量下降,同时人们对外部审计报告的信赖程度有所降低。为解决这些问题,外部审计组织可采取下列措施:将执行外部审计和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部门和人员分开;在接受内部审计委托时,对客户进行筛选;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使他们意识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认真考虑;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不能互相调阅工作底稿和文档。 2.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的问题。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进程中,外部审计人员受到市场的驱动能够提高其审计服务的总体绩效,以有效地增加企业价值,企业管理部门在分析外部化的战略优势的同时还应考虑以下问题:(1)企业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审计人员。如果外部审计人员获得了内部审计合同,企业又撤消了已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双方在博弈中的谈判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外部审计的服务水平可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审计人员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度性知识,企业会变得越来越依靠外部服务者,外部审计为其内审服务索要的佣金会越来越高。虽然市场上还有其他可提供内审服务的外部人员,企业可以与聘用者签定长期价格协议,还可以重新引入内审机构,但管理层在决策时就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机会成本。(2)企业将失去一个颇有价值的管理人员培训基地。许多企业的内审部门是未来经理的重要来源地。内审工作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接触重要的战略操作和组织控制。他们对企业广阔而深刻的了解,为其日后走上管理岗位做好准备。内部审计外部化会使这种领导人才的储备日益减少。(3)内部审计外部化会使内部审计职能失去灵活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随时提供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却不能一直驻在委托单位,只在接受聘用期间提供临时服务。 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在决定向外购买内部审计服务之前,应该认真仔细地评估自己的需要。内审外聘并不一定将整个内审工作全部交给外审人员,而是将特定的功能或某一部分承包出去,使得企业自己的内审队伍与外部审计并存且互相合作。因此,企业应保留一个规模合适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在需要的时候聘用外部人员,将更为经济、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