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审计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进程中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管理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强势经营与管理能力。 在我国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这一企业发展规律的背景下,研究并试行“核心竞争力审计”应该说是应运而生、顺理成章。综观审计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直接促成了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化与结构的复杂化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现在,适时提出并推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既是审计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更加规范与健康的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高层次审计 1.审计客体的高层次:以财务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构成了审计客体的基本层次,充其量能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能力而不能反映出其核心竞争力。相对于此,核心竞争力审计更应关注与研究的是企业的动态发展、资源整合、经营决策、公司治理等高层次的问题,并通过对企业这些高层次问题的审计探究出企业是否存在造假账等基本问题。 2.审计主体的高层次:从事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织与人员必须有学习、研究与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跳出传统审计的层次,从企业资源整合与运用的更高角度,判断、审视与其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这个企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的结论。这种结论也可验证企业的现行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可靠。 可见,“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对象,由较高层次的审计人员,围绕着企业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及其将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的诊断式、评价式审计。 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设想 1.首先在企业集团范围内开展核心竞争力审计 美国的世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运营商之一,自该公司财务诈骗案曝光以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入其财务假账的背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家拥有1070亿美元资产总值的企业集团,未能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及时调整充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因其业务单一,盲目扩张,竟不惜做假账来掩盖巨额亏损。为避免“世通公司”悲剧的重演,对国内外所有企业集团的评估与监管都可通过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审计来起作用。 只要实施审计人员牢牢抓住影响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两条交融互动的生命线(充满活力的经营发展线与严密科学的管理控制线)顺序展开审计,终将对被审企业集团的真实实力做出评估,从而判断出该集团一些表面财务状况和业绩后面的真实情况。 2.借鉴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的研究成果开展审计 研究结果表明,对一个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评估应有其自身一套评价理念和指标体系。 就财务理念来说,强调现金流入现值大于现金流出现值而非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的理念;强调收益质量与收益数量最佳匹配关系的理念;强调提高现金/资金流转效率的理念等等。 就财务指标体系来说,有评价投资收益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和评价投资收益质量的核心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比重、收益期限结构与收益期限系数比率等;有评价收益现金支持能力的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等;有评价财务是否安全运营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一系列指标分析;有评价盈余质量的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现金流量/营业利润指标等。 3.当务之急是针对国民经济中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试行核心竞争力审计 国民经济中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一方面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另一方面又大部分有核心子公司公开上市,从而关系到社会各方的利益。我们不能光停留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研究层面,认真遴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试行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审计应是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和形成共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