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述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洪小夏,1954年生,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长期未得到认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仍是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但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研究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资料情况,回顾研究此一问题的历程,并介绍海外、大陆、台湾的研究概况。然后按内容分别介绍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最后从总体上对研究现状作出评论和展望。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字号:

      中国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这一客观实际为史学者所共识。(注:参见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2页;徐焰《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阮家新:《关于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再探讨》,《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增刊《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等。)正面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学界近年来也没有什么异议了。敌后战场,过去大陆只讲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人提出还存在一个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场。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不过,反对者也承认至少存在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它是中国抗战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对它尚缺乏研究。

      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进行实事求是的系统研究,可以填补军事史和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还历史以本来面貌,使大陆的抗战史研究更为全面、准确、客观、科学、细致;同时可以挖掘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迅速走向失败、共产党很快取得胜利的深层原因,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可以增进海峡两岸学术界、军政界和民众(主要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及其他们的亲属)之间的感情沟通和学术交流,有利于祖国统一,因此也具有现实意义。下面略述对此问题的研究基础、研究现状、主要观点以及笔者的评价与思考。

      一 研究基础和研究现状概述

      (一)研究国民党游击战的史料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相关史料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档案与档案资料汇编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详细官方档案,目前主要集中保存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注:1949年未被国民党当局带到台湾,因此台湾学者也要到南京来才能查阅到较为完整而详细的档案。)据笔者普查,集中反映者约2000卷,零星涉及者约3000卷,共约5000卷。大部分被制成了缩微胶片,基本上没有被系统利用过,但查阅十分耗费时间、精力。(注:有的档案十分清晰,有的已经严重毁损。笔者估计,至少需要花费5年以上时间,才可能将相关档案通读一遍(笔者已经读了一年多,才看了不到1/5)。)除此之外,发生过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还有东北)十余个省的省级档案馆(包括部分市、县档案馆)里,也保存着一些相关档案,反映地方具体情况有的比二史馆还要详细。

      已经整理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类书籍,程度不同地包含一些零散的相关内容。台湾主要有:《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相关的主要有第2、第5编(注:秦孝仪主编,(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行,1981年版。),《先总统蒋公抗战方策手稿汇辑》,较为集中的内容有第1、4、5、10等辑(注: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编辑,《近代中国》总第11、14、15、21期,1979年6月、12月,1980年2月、1981年2月。),还有《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37至1945年中部分相关内容(注:分别由瞿绍华、朱汇森主编,台北“国史馆”印行,中央文物供应社经销,1985-1994年先后出版。),大多是根据档案、史料撰写的;另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中(注:秦孝仪主编,台北1981年内部印行。),也有一些零散的相关史料。大陆主要有:《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1937-1945年)(注:主要是第10、第42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选编,内部油印本,1959-1961年编印。),《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册(上、下、补编)(注:彭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补编1993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军事(共5卷)、政治(共5卷)(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下册)(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等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2.亲历者的回忆材料

      全国、省、县(市)三级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所编《文史资料》,收入了一些反映当年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情况的回忆文章,据笔者粗略统计,总数在300篇以上。台湾方面,各省(市)同乡会办的《文献》类杂志(共有40-50种)中,也收录了较多的亲历者回忆文章,据笔者统计,总数在200篇以上(注:其中尤以《山东文献》和《湖北文献》较为突出。);有的亲历者撰写、出版或者自己印行了回忆录专书。(注:如张筠山《蒙阳絮语》,台北山东文献社1987年版;王鲁山《四十年回忆录》,台北1974年自印,等。)他们的回忆,提供了一些档案不载的细节材料,可以对比、印证、补充档案之不足。

      3.报刊资料

      抗战时期的报刊,对游击战作过较多的报道。例如刊登游击战的理论文章,开展关于游击战的讨论,更多的是对各地游击战作战情况进行报道。如《中央日报》、《扫荡报》、《时事新报》等,有较多的报道。据笔者所见,在游击战开展较好的时期,如1938、1939年,几乎天天有报道。一些有关军事的杂志,如《军事杂志》、《国防论坛》、《海军杂志》等,也刊载部分游击战的相关文章。这些当时的报道,可以与档案、回忆录相互补充、印证。另外,日伪政权主办的有关报刊,如南京《中报》、《南京新报》、南京《民国日报》、上海《新中国报》、南京《政治月刊》、南京《大亚洲主义》、苏州《清乡新报》等,也有一些反映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报道,可以从对手的角度印证国民党有关材料的准确性。

      4.抗战时期及抗战胜利后出版的游击战理论著作、史料性著作和当事人的回忆录著作

      抗战初期曾出现过“游击战热”,尤其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之后,无论学者、军人、平民,国民党、共产党、无党派,几乎人人争谈游击战,因此有关书籍数量很大。据笔者对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普查粗略统计,1931-1949年出版的旧平装书中,有关游击战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理论著作、史料性著作和回忆录著作3类,各数以百计,全国总数估计在千本左右。它们描画了当时的情景,丰富了研究的对象,无疑也是一类宝贵的史料。另外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当年的官方出版物(如《政府公报》之类)中,也有少许零散的材料。

      除此之外,还有日方的战史资料,美国、英国、日本的军方和情报部门以及国民党情报系统的调查等材料,大部分收藏于海外。除日本战史已出版部分外,其余非常零散,搜寻较为困难。

      上述几类史料数量虽然很大,但至今尚未得到全面的发掘和系统的整理(已整理出版的档案汇编类书籍,一般收游击战资料极少),十分零散,毁损严重,寻找不易,查阅困难。因此首先必须下大功夫去发掘、阅读、整理它们,才有可能加以利用,这无疑增加了对此问题的研究难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