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与大跃进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岭峻(1965-),男,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现代史及政治学理论。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刘少奇积极参与了“大跃进”运动的决策与推动,除了在当时发明“公社”这一用词外,他还曾大力提倡大炼钢铁与供给制。随着“大跃进”危害日益明显,从1961年开始,刘少奇对“大跃进”的错误有所纠正。与当时的大多数中共领导人一样,他对“大跃进”的错误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3)02-0120-05

      大跃进的发动,直接源于中共领导层的错误决策。有人说刘少奇“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1]或者从1958年就开始“反对浮夸风和‘共产风’”。[2]然而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这种判断值得商榷。

      一、刘少奇与大跃进的发动

      大跃进的肇始,大致是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并大社的主张,这也是建立人民公社的开端。但“公社”这个名词,是刘少奇与另外几个领导人在闲聊中发明的,据刘少奇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回忆,大致在1958年4月,在赴广州的火车上,刘少奇与周恩来、陆定一(时任中宣部部长)、劝力群闲聊,“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讲了半工半读与生活集体化,并要北京和天津先搞试验。[3](P731-732)事实上,刘少奇对1958年开始的大办公社、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等“左”倾做法,不仅未加反对,反而颇为欣赏,并且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实施。

      1958年6月14日,在同全国妇联党组成员谈话时,刘少奇借谈妇女解决问题之机,建议普遍建立公共食堂,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河南有一个农业社,有五百多户人家,其中两百多户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做饭了。组织起来之后,出工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从前两百多人做饭,现在只要四十多人做饭,而且还吃得饱些,好些,还节省了粮食。”他并且大胆预言:“到将来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在同一场合,刘少奇还透露了他之所以如此热衷生活集体化的动机,即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可以实现欧文等人的未竟之业,而在其年轻时,欧文等人的新村试验的材料,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4]这事实上也是同时代的大多数中共领导人的共同的心路历程。

      可能是受到毛泽东的影响,刘少奇不久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1958年7月2日,在同北京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人座谈时,他预言:“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二年三年就行了,明年后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钢铁、煤炭明年就可以超过,电要慢点,多几年,大概五年,五年不行,七年,其他大都是二年三年。十五年超过美国的问题。其实也用不了十五年,七、八年就行了。……中国人口等于三个苏联,四个美国。美国就是多几吨钢和其他工业产品。十五年我们要赶过整个欧洲(包括苏联)。欧洲共六亿人口,和我们一样,面积也差不多。欧洲几十个国家,不互相帮助,我们几十个省可以互相支援。发挥地方积极性,十五年许多省要超过一个国家,河北要超过英国,河南要超过法国,再一个超意大利,再一个超西德……我们大有希望,前途好得很。”[5]刘少奇认为中国可以提早进入共产主义的理由,便是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他还解释报上之所以不提二、三年赶英,七、八年超美,是为了麻痹敌人。

      1958年8月至9月,刘少奇赴山东和江苏等地视察,沿途他再次对各地已经如火如荼的各种“跃进”行为加温。譬如,在山东寿张县,他表扬当地的干部群众“压倒了科学家”,“是一个革命”,并要求当地“拨出几百亩地,办一个学校”,“学生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用这个办法,不要很久,全国人民都能上大学”。[6]而在江苏常熟县,当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告诉他稻田亩产1万斤时,刘少奇的回答是:“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7]

      对于大炼钢铁得不偿失的观点,刘少奇也在很多场合予以反驳,如1958年9月23日,他在与南通干部的座谈会上就说:“搞土高炉能出铁就好。这是出的师傅钱,不要算成本,这半年主要是熟悉技术,我们学会了本领,一年就能出几万个炼铁的人。一万人开矿,一万人运输,一万人炼铁,有三万人真了不起,这办法好,每个县都要出人支援炼钢炼铁。”[8]同年的9月23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再次谈到这一点:“现在困难很多,化了很多力量炼那么一点铁,按照成本算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化不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把人锻炼了,将来可以炼钢炼铁,将来我们就有成百万、成千万的钢铁技术人材。这个时候化点钱学习,很有必要,不算浪费。现在建成一个小炉子,炼几个月扳掉了,这不是白炼的。再扳掉,再盖大的,再扳掉,再盖很大的。这算是什么浪费呢?不算浪费。从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精神很好。”[9]这事实上也是当时反驳所谓“怀疑派”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1958年底,当一个外国客人问他学校是否也要搞公社时,刘的回答是:“都搞,机关和街道也要搞。”[10]

      综上所述,在1958年大跃进开始之际,刘少奇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的决策与发动,其热度并不亚于同时期的毛泽东。这时的刘少奇,不仅要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而且还设想将全国建成一个大公社。

      二、刘少奇与大跃进的继续

      大跃进的负面影响在1958年底已露出苗头,于是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开始了纠“左”,但这一进程因庐山会议被打断。此后,大跃进的车轮便继续前行。

      在1959年7月至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刘少奇继续为大跃进辩护。就在庐山会议闭幕后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言说:“我们现在搞大跃进,搞人民公社,破除规章制度等等,有些人视为乱子,实际上并不是乱子,并不是缺点错误,而是一种革命的正常现象、正常秩序。所有的群众运动,都总会有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问题,或者八个指头和两个指头,或者七个指头和三个指头的关系问题。”[11](P3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