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剑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南京 210001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作风建设,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厚根基,创造了执政之后作风建设的良好开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作风建设的拨乱反正,倡导了引领中国人民创造新历史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手推进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工程。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2)-05-0018-0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历史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适应新的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在学习和贯彻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时,回顾和分析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找到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工作。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根据

      为了便于研究和说明问题,很需要对“作风”这个概念作出界定。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语言中没有“作风”这个词,但有“风格”、“风气”、“风范”这些词。应该说,“作风”与这几个词在意义上是相近的。斯大林在1924年写的《论列宁主义基础》这部著作中,提出了共产党的作风问题。他说:列宁主义的作风是“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和美国人的求实精神的结合”的作风,它“是党的工作和国家工作中的列宁主义的实质(着重号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注:《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73~275页。)。毛泽东在1937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并论述了党的作风。他说:党的“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7页。)。从这些论述看,作风是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以至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品格在实践中、工作中、处理与其对象的关系中的实际表现。它是内与外、知与行、学与德的统一,是具有稳定倾向性的行为风格。作风一经成“风”,便成为无形的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作风建设,不仅因为党的作风本身重要,而且有着客观的根据。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与革命建设的后发性

      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又利用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战争造成的缝隙发展了本国的民族经济,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面目依旧,处在世界最落后国家的行列。属于世畀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后发的;中国革命在1949年获得胜利,从而开始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样是后发的。后发者可以向先行者学习。对于中国来说,进行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向西方学习,完成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向俄国学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则向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必须虚心;但虚心决不是一切照搬。这就发生了思想作风问题。

      (二)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艰难性

      中国国情大不同于西方国家,因为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是一元化的,而中国则是二元结构的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和传统的生产力同时并存,现代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同时并存,少数现代性的工商业都市同广大的落后乡村同时并存。中国的国情也大不同于东方许多国家,因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地方。这样的特殊国情,要求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寻找到自己的前进道路;要求以几百万产业工人为阶级基础的共产党人同数以亿计的农民和小资产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求共产党人具有极大的耐心,进行持久不懈的艰苦奋斗。

      (三)历史包袱的沉重性与反对消极文化影响的重要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其深厚的文化积存,这里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同现代社会生活异构的思想、作风,以其相对独立性而渗透到现代生活之中,这些作风和中国革命建设所需要的作风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不难找到“子曰诗云”和“言必称希腊”这两种教条主义的联系;也不难看出在封建社会中以分散的小生产为基础的“帝王思想”、“官本位”意识、家长制作风同直到今天仍然严重存在的总称为“官僚主义”的腐败作风的联系。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遇到从西方传来的近代、现代文化时总是打败仗。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也对党的肌体发生侵蚀的作用。党的作风建设正是一个批判地对待东西方文化、形成和创造中国的新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新风格的过程。

      (四)党的成分的复杂性和作风方面矛盾的尖锐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又是具有广大群众性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量的党员是农民和小资产者。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77页。)同思想紧密联系的作风,情况也是如此。现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要从社会各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阶层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这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但也难免带来作风上的矛盾,这就必须抓好作风建设。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建设自己、创造自己;党的建设是全面的,从思想到组织,从理论到政策,无一不是在批判中建设、在实践中创造的;所有的建设在行动的意义上集中地表现为党的优良作风的塑造和培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