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东迁中土的康里人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建春(1962-),回族,甘肃兰州人,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和文化人类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有关元代东迁康里人的活动,因文献缺乏,史料零散,以往文章虽多有介绍,但往往仅限于对某一个人、某一史实的一般性陈述。本文钩沉探赜,综合史籍,首次对康里人的东迁过程、职业结构及在华分布、社会活动、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述,并分析了他们对元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92(2003) 01-0067-07

      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运动,导致亚欧陆地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元代的民族迁徙因而表现出异于以往的鲜明特征。这一时期,众多西域人因征调、签发、招募而大量东迁至中土。从其入华的人口规模、民族构成来看,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朝代。世居中亚乌拉尔河以东至咸海东北的康里人,即是蒙、元时代众多东迁西域族类中的一种。

      一

      康里,元人又称为康礼、航里、抗里、夯力、杭斤等,为古代高车人的后裔。《蒙古秘史》称其为康邻,而陶宗仪《辍耕录》所列色目31种中,误以康里、夯力为不同族类。6世纪中,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后,康里人分隶于东、西突厥。波斯史家拉施特因而在《史集》中称其与哈剌鲁一样,属突厥人的一支。8~11世纪,康里人被葛逻禄人所统治,游牧于乌拉尔河以东至咸海东北地区,南部则与中亚河中为邻。12世纪时,个别部落曾臣属于西辽和金朝。波斯史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讲:菊儿汗(西辽国主)在八剌撒浑(巴拉沙衮)建都后不久,便“使康里人服从他的统治”(注:[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418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又据《金史》载: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粘拔恩君长撒里雅、寅特斯率康里部长孛古及户三万余求内附,乞纳前大石(指耶律大石)所降牌印,受朝廷(指金朝)牌印”(注:《金史·粘割韩奴传》卷一二一。)。粘拔恩部在辽代游牧于阿勒坦山(阿尔泰山)与谦河(叶尼塞河上游)之间,时康里人活动的地区在巴尔喀什湖以北,西达咸海以北。跟随粘拔恩部归属金朝的康里部,可能是靠近粘拔恩部的一些康里部落,即属东部康里人。

      13世纪初,花剌子模国雄起,据有整个波斯、伊拉克、呼罗珊、阿富汗斯坦以及中亚河中地区,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时值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母亲秃儿罕可敦(Turkan Khatun)专权擅政,因其为康里伯岳吾部族人,乃多信任、重用出身于康里部的军人,康里人遂大量南下进入花剌子模国,其男子多服役于花剌子模军队,故当时花剌子模军队因此掌握在可敦一党的康里人手中。花剌子模国境土地辽阔,盛兵达40万。所以,这一时期,康里人除居乌拉尔河以东、咸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外,其领地还及伊塞克勒湖和楚河一带(注: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第339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波斯、呼罗珊及河中地区也多有康里人居住。史载,这时在撒马耳干驻防的11万军队中,就有6万是以康里人为主组成的(注:[波斯]拉施特:《史集》第1卷第2分册第285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康里人多以游牧为生。据公元1246年5月经康里人居住地前往蒙古的传教士柏朗嘉宾云:“他们与库蛮人(钦察人)一样,都不事耕耘,而是仅仅靠畜牧维生,他们不建房造舍,而是住幕帐。鞑靼人也消灭了这些人,而后他们自己便占据了原康里人的地区,残存下来的康里人也均被沦为奴隶。”(注:《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第94页,中华书局,1985年。)

      进入中土的康里人多为军士和驱口,而相当数量的康里军人和驱口是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后签发、掳掠而来的。这在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成吉思汗攻克不花剌后,3万多康里男子惨遭屠戮,蒙古人把“他们的幼小子女,贵人和妇孺的子女,娇弱如丝帛,全被夷为奴婢”。此外,城内居民中“适于服役的青壮和成年人被强征入军,往攻撒麻耳干和答不昔牙”(注:[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23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在花剌子模首府玉龙杰赤,大量的“孩童和妇孺被夷为奴婢”。在康里军士集中的撒麻耳干,“蒙古人清点刀下余生者;三万有手艺的人被挑选出来,成吉思汗把他们分给他的诸子和族人;又从青壮中挑出同样的人(即3万人),编为一支签军”,“后来,又接连几次在撒麻耳干征军,获免的寥寥无几”(注:[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40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当然,有不少康里人是从其原居地迁入中土的。公元1220年春,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国后,遣速不台、者别穷追其国主摩诃末,并指示:“你们可在三年内结束战事,通过钦察草原回到我们的老家蒙古斯坦来。”公元1223年末,蒙古军饱掠东还,取道撒速惕,进入康里境,败其主霍脱思罕。康里人居住地乃成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分地,众多康里人随之被裹胁东迁。

      二

      在东迁康里人中,以具军士成份者为最多。这自然与康里军人勇猛非常、能征善战有关。他们之所以被大量签发东方,显然是蒙古进一步军事征服和扩张的需要。东迁的康里军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康里诸部首领降附所带来的军士,二是蒙古西征中强征入伍的康里青壮年。这些康里军士起初主要分属于蒙古诸王所领的探马赤军中。探马赤军原系蒙古人组成,后在西征、伐金过程中逐渐扩充了康里、阿速、畏兀儿、汉人等。元廷曾有“诸侯王……所领探马赤,属康礼氏者,令枢密院康礼卫遣人乘传,往置籍焉”(注:《元史·兵志》卷九十九。)的诏令。加入探马赤军的康里军士随蒙古铁骑东征西讨,转战征伐,成为元朝军队中重要的力量。

      “艾貌拔都,康里氏。初从雪不台那演征钦察,攻河西城,收西关,破河南。”后随蒙古军渡江攻鄂,以病卒于军中。其子也速台儿,“从讨阿蓝答、浑都海,征李亶,伐宋”,累功“升宣武将军、总管”及钦察亲军都指挥使(注:《元史·艾貌传》卷一二三。)。“也速炤儿,康里人”,其父爱伯“太祖时率众来归,初,以五十户从军南征,力战而死”,也速炤儿乃世其官,“从丞相伯颜略襄樊,攻百丈山、鹳子滩功居最。及襄樊围合,即被甲先登”,后“破复州,杀其将”,累功升为钦察亲军指挥使(注:《元史·也速炤儿传》卷一三三。)。“塔里赤,康里人。其父也里白,太祖时以武功授帐前总校,奉旨南征至洛阳”,忽必烈时,以塔里赤“俾领蒙古军围襄樊,塔里亦躬冒矢石,所向摧陷,樊城破,襄阳降。从丞相伯颜渡江……领军至福建,所过秋毫无犯,降者如归,宋都统陈宗荣率众来降,以功迁福建招讨使”(注:《元史·塔里赤传》卷一三五。)。康里人的卓著战功为当时人们所注目,元人曾有诗赞誉康里将士“转战逾千里”、“破竹收城邑”、“弟兄皆劲悍,父祖各雄强”、“列戟耀清霖”、“兵符更迭藏”(注:《杨仲弘诗集》卷四《题康里氏家谱》。)。由此看来,东迁的康里将士,在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中,攻城夺池,拼搏疆场,为元帝国大一统的形成,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此后,他们又先后参加了平定蒙古诸王的叛乱,为巩固国家政权、稳定政治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朝建立后,这些康里将士除仍留探马赤军内镇戍边疆、屯垦拓荒外,多充于宿卫军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