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国外有不少著名语言学家对汉台语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笔者统计国外发表汉台语关系论著的学者18人,发表论文计32篇,出版著作7部。其中发表或出版了具有重要影响的论著有:(法国)马伯乐(Henri Maspero,1911,1920)、本尼迪克特(Benedict,1944,1972,1975)、欧德里古尔(Andre G.Haudricourt,1954,1986)等。 国内自李方桂以来,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参与了汉台语关系研究并发表或出版了论著。国内曾发表过与汉台语关系研究有关的论著的学者共16人,发表论文共计68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论著的有:李方桂、邢公畹、戴庆厦、梁敏、张均如、罗美珍、张元生、吴安其、曾晓渝、陈保亚等。 汉台语关系研究数十年来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焦点之一,并形成了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学说。这些学说的广泛影响说明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一种意见获得比较一致的赞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这些学说的基础上探讨我们的疑问。 一 汉台语同源论 汉藏语系建立初期,台语被认为与汉语有亲属关系而包括在汉藏语系之中。德国学者斯克纳在18世纪60年代在《暹逻语和汉语》一书中指出汉语和暹逻语之间存在着关系词。其后德国学者孔好古指出汉语和侗台语有亲属关系。在马伯乐有关汉藏语系的著述中有“汉暹语族”(东支)的提法,与藏缅语族(西支)构成汉藏语系(马伯乐,1911)。和马伯乐同时代的挪威著名学者科若、丹麦学者吴克德也主张台语属汉藏语系。但他们没有作进一步的论证。其后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方桂于1937年系统提出了中国语言的分类,台语属汉藏语系。李氏于1976年发表《汉—台语考》一文,用汉语上古音和古台语拟音进行比较,列出汉藏、台语同源词140多个,进一步论证了汉台语的同源关系。国内较早撰文论证汉台语亲属关系的是张元生、王伟。他们在《壮语和汉语关系浅探》(1990)一文中从声韵调配合关系、语法、同源词几个方面论证了汉台语的亲属关系。张、王在文中列出了72个他们所认为的汉台语同源词,并指出:“本尼迪克特在《台语、加岱语、印度尼西亚语——东南亚的一个新的联盟》一文中,列举了一些他认为是这个所谓‘新联盟’有关的对应词,如:天空、月亮、水、火、石头、骨头、肠、鸟、盐、船、吃、哭、落、死、黑等。这些词正好在我们前面列举的台语与古代汉语有密切关系的词中都有……。”此后罗美珍(2001)、戴庆厦(1990)、欧阳觉亚(1988,1995)等学者撰文肯定汉台语的亲属关系。曾晓渝(1994)的著作《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构拟了水语的早期声母系统,在此基础上对350例汉水语“关系词”进行了论证,展示了汉水语的早期声韵对应关系,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汉、台语的发生学关系。 在汉台语关系研究领域用力最勤、贡献最突出的是著名语言学家邢先生。邢公畹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关注汉台语关系问题并有所研究,一直主张汉台语具有亲属关系。邢先生从80年代起直至最近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著述专门论述汉台语的同源关系。邢先生的主要理论是“同源体系论”、“语义学比较法(深层对应)”。他在《汉台语比较手册》(1999)中说:“1983年我提出了‘同源体系’的概念,但这是一个比较混沌的概念。1993年逐渐悟出一种历史比较语言学上的‘语义学比较法’……”。 邢先生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中共列出了909组汉台语关系字、19组“深层对应”的例证来证明汉台语的亲属关系(邢公畹,1999)。 从严格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要求,邢公畹先生的“语义学比较法”、“深层对应”学说看起来仍然缺乏像印欧语系的“格莱姆定律”,或说明汉语历史演变规律的“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那样的定律。而人们在没有看到这样的“定律”的情况下接受汉台语具有同源关系的结论难免心存疑虑。 吴安其先生最近出版了新作《汉藏语同源研究》(2002)。该作是汉藏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吴先生在这本著作中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广泛讨论了汉藏语的来源及其支系的发展脉络,并对汉藏语系各语族的古音乃至原始汉藏语进行了系统构拟。此作可以说是汉藏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首先,从总体上吴先生认为“尽管语言之间有很多接触,许多不同的部落结合或融合成民族,真正‘混合’而成的语言是罕见的。在欧洲和亚洲,语言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基本上是清楚的。”吴先生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台语)诸语族,它们之间具有发生学关系。吴先生论证这些语言的发生学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各个现存语言构拟语支的古音形式,再根据各个语支的古音形式构拟语族的古音形式,最后根据各个语族的古音形式和汉语上古音构拟原始汉藏语的语音形式。该书的最后详细讨论并构拟了100个汉藏语(含台语)核心同源词。吴先生的论证始终贯彻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必须是系统的比较这一原则,避免了同类论证中常有的缺乏系统性这样的缺陷。吴先生的学说在结论上与李方桂等人相同,而其论证的方法和材料是至今为止最全面和最系统的。吴先生的著作《汉藏语同源研究》及其学说无疑为汉台语同源论(以及汉藏苗瑶同源论)增添了强有力的支柱。但他的汉台语同源论是否为其他学者所接受,则仍需时间考验。 二 “澳泰语”论 这种学说由美国语言学家本尼迪克特提出。1942年,本尼迪克特发表了《泰语、加岱语和印尼语:东南亚的新联盟》一文。在这篇文章里本尼迪克特(以下简称“本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本文提出的论点主张台语和加岱语、印尼语有一种真正发生学的关系,而不是和汉语、藏缅语(汉—藏语)有这种关系。”本氏论证了台语与“加岱语”(即拉嘉语、拉绨语、仡佬语和黎语)的亲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台语与汉藏语的非同源关系而与印尼语有亲属关系、台语和印尼语构成“澳泰语系”。本氏在这篇文章中列出了30个台语印尼语的“同源词”作为台语和南岛语同源关系的证据。他在《澳—泰语言与文化》(1975)一书中就汉藏语、台语、南岛语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并指出:“(下面6个词)可以整齐地把汉语和藏缅语分在一方,把台语和印尼语分在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