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亲属语言比较的方法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开语言学刊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汉语与亲属语言比较的方法问题,指出亲属语言同源词的比较中我们非常强调重视“择同”,必须选择核心词根来进行比较,特别关注同族词系和共行词系的比较。在语音对应上,对上古复辅音、藏泰文中的流音塞化、原始的复辅音及可替换的韵尾等情况的了解,在汉语和亲属语的比较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字号:

      一 小引

      亲属语言比较可以为拟测原始汉语及上古汉语提供活的参照形式、结构模型和变化模式,并可藉以研究亲属语言间共同的结构规则和发展规律。

      真正要搞古汉语史的人不能不重视汉语的亲属语言比较,有了亲属语言比较的实践体验,习见汉语亲属语言中一些同源词所反映的古老形式后,对汉语史尤其上古汉语应有面貌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新的观念。一些时候汉语史界曾争议过的热门话题,比如古汉语有无复辅音问题,在较为熟悉亲属语言比较的人看来,那实际上是不应成为问题的。实际值得花力气争论的问题已应放在如何来探究出:古汉语到底有哪些复辅音、它们到底具有哪些结构形式和结构规则,其中有哪些可归为具有语法作用的结构成分,怎样分析它们的构形或构词作用,它们和后代音类及亲属语言音类的对应规律,等等。而对有些误以为承认了上古汉语有复辅音就是承认一个字读两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从而使他无法读《诗经》的四言诗的人,想来花多大力气去争论可能也未必有用。最好是请他先去了解一下我们兄弟语言中复辅音是怎么说的、了解一个音节能负载多少个复辅音,有了共同的语言比较的观感体验时再来论议,那讨论才会有意义。

      我们知道,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印欧语言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印欧语言语法变化发达而且对应明显,因此西方学者在作亲属语言比较时除语音对应外更重视语法形式的对应。这在印欧语言比较中的确容易取得成效,产生巨大影响。可是这不是适应一切语言的万应丹方,尤其对汉语亲属语言比较是不适合的。像学界大抵公认的汉语和藏语亲属关系,就不是在语法形式的对应上建立的。依藏文的语法,其语序的“宾动”结构更像朝鲜、日语、阿尔泰语,“名形”结构更像苗语、侗台语;而且语法范畴上动词有三时一式的屈折变化,有格、祈令、方向等语法范畴的表现,都跟汉语大不一样。如果以语法标准为主来划定发生学上的亲缘关系,人们几乎能凭几点巨大的语法差异就否定汉藏两语有亲属关系的。如果连藏语都不算汉语亲属语,那么汉语几乎要成为没有亲属孤独产生的怪胎了。而学界现在大抵是在承认汉藏两语是亲属语言的基础上建立汉藏语系的。汉藏同源关系的认定,则主要是依据大量同源词,尤其是存在核心词根、两语共形词根在语音上严密对应的事实作出的。所以对汉语跟别的亲属语言的比较和认定,都应该主要依照这个模式、这种方法来进行操作。对藏语这样具备多种前缀音后缀音的语言,在比较中更期望能对这类附缀音的对应形式和语法功能也取得成果,那更说明了双方在词式变化上的一致。

      二 同源词根的选择

      亲属语言比较依靠同源词,怎样选择比较的词项呢?好些人强调要选基本词汇。这个精神是对的,可是在具体操作上,在选词时,仍会出很大的偏差。桥本万太郎在其名著《语言地理类型学》的“基本词汇的差异”一节里认为汉语的五大方言实际是汉化的语言,理由是各语抽象词和文明词相同而基本词汇中的好些实词“几乎可以说完全不同”,他的第一例是母亲:“北语mutshin,吴语nian,闽语laubu,粤语loumu,客家语oi-ei”。先不说把“母亲”书面读音代替北语口语“妈、娘”之不妥,粤闽实际同是“老母”,吴语说“娘”也说“姆妈”(是引称和对称的不同),客家对称也作“阿妈”,潮州闽语引称也说“阿娭”。“妈”本是“母”的古音之一读(“母”《诗经》叶之鱼二韵部)。所以这五个方言里他所举和未举的该词的不同说法实际上可归为仨同义词根“母、娘、娭”(注:此采用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的写法。“娭”音同哀,与湘语“娭毑”(祖母)同源。虽《说文》注“卑贱名也。”《广韵》引《仓颉篇》“妇人贱称也。”《广雅·释诂》“婢也。”那不过像“妈”之转称老妈子,张妈李妈之例。及“母”转为“姥”通称老妇或已婚妇人之例。旧戏小说太后还自称“哀家”,贵贱不避同辞。),各方言还是在汉语的同义词系内部选择用语的,而且都不限一种说法,怎么就完全不同了呢?李壬癸1995试图以比较原始南岛语与汉藏语基本词汇的差别来否定沙加尔的“南岛汉语同源说”,把南岛*pipi用汉语“阴户”去对而不对“牝(屄)”,把*butuq用“阴茎”去对而不写“鸟(屌)、涿(斀)”(按沙氏指出南岛和汉语的共同词根在南岛语末音节)。这样怎能对得好呢。*pintu只对“户”,就不管至少汉语常见的还有“门扉窬”(且不提《尔雅》、《说文》那些更多的特指门义词)(注:且不提《尔雅》的“閍闱闺閤闳”、《说文》的“閈阘闥阖、阎闾阓”等特指门义词。),而此词正可对“窬”;*kupit对“关”而不写“闭”,*mamis对“甘”而不写“蜜”,*qumah对“田”而不管“亩”,*inih对“此”而不管“尔”……照这样的随意择词,最好的同根对应也是没法发现的,所以李氏列了285基本词,就说他比对起来“几乎没几个词项同源”(按光就他所选列出的南岛-汉藏对比词根看,末音节语音相近的大概也有十来条:*nunuH对“乳”、*siku对“肘”、*m-ari对“来”、*e(m)bay对“飞”、*tutuh对“椓”、*TukTuk对“啄”、对“吞”、对“恁”、*d′aNih对“迩”、对“塞”)。的确,沙氏有好些择对也并不适当,但就李氏所举的285词来看,如果另择一些汉藏同义词根换去他所对的那些汉藏词根作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实际有近百词是相关的,完全可作为同根对应的候选词项(详郑张2001)。所以择词不当的话,同样的材料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以此在语言比较中我们要非常强调重视“择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