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3)01-099-08 一 题解 1.1 状定可换位句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描摹事物性状的词语,从认知语义上说,这种摹物词与事物名词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由此它们多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不过,有些摹物词语也可以出现在状语位置上,从而构成不同的格式: 1)扔过来一个红红的苹果 2)黑黑地染了头发 3)稠稠地熬了锅粥 这种摹物修饰语尽管在句法上实现为定语或状语,但它们仍有不同的语义蕴含,在变换的平行性上存在着差异:(*表示句法上不合格;#表示不合原来的语义) 摹物定语句 摹物状语句 1') 扔过来一个红红的苹果—→ *红红地扔过来一个苹果 摹物状语句 摹物定语句 2') 黑黑地染了头发 —→ #染了黑黑的头发 3') 稠稠地熬了锅粥 —→ 熬了锅稠稠的粥 1')的变换将构成不合语法的状语句;2')的定语变换式合乎语法,但语义上不同于原句;3')的变换式不仅合乎语法,而且表达了相同的真值语义。我们把这种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定语的摹物修饰句称之为“状定可换位句”,而把其中的状语句称之为“可换位摹物状语句”,本文将试图揭示其内在的句法和语义机制。 1.2 先行研究与本文的思路 80年代以来,该句式的特殊性引起了国内外语法学家的广泛关注(注:1982年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展开过一个小规模的专题讨论,C.P.Sobelman、陆孝栋、戴浩一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国内学者潘晓东(1981)、陆俭明(1982)、吕叔湘(1986)、邵敬敏(1987)、张爱民(1996)等先生均有过论述,发表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朱德熙[27]、戴浩一[2]、陆俭明(1982)等先生均发表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总体上说,以往的研究多注重摹物修饰语的句法成分,如潘晓东[11]主要从意义角度出发,认为此类修饰语虽然放在动词的前面,但意义上只和后面的名词发生联系,因此是提前定语,可概括为“定语说”;朱德熙[27]、陆俭明(1982)、戴浩一[2]、邵敬敏[12]则主要侧重于形式,认为此类修饰语尽管在意念上和名词发生联系,但在句法成分上却是作状语,并从结构层次、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等方面加以了论证和阐释,可概括为“状语说”;还有一种意见是从源流上说的,如吕叔湘[9]把这种现象视为“定语的词语跑到了状语的位置上”,可以说它是把意义层面的“深层定语”充任了句法层面的“表层状语”。可称之为“移位说”。 前贤们对摹物修饰语句的描写所覆盖的事实,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状定可换位句的句法和语义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综观上述三种观点,我们也不难发现,以往研究的热点是注重于摹物修饰语的句法成分,无论是“定语说”还是“状语说”,他们大多将“稠稠地熬了锅粥”和“熬了锅稠稠的粥”视为同义句式,而对此类句式的构成条件和语义功能未作深入的探究。其实,结构主义语法认为,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26]。现在的认知语法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句式并不等于词类序列,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Gestalt),即一个整体结构[14]。由此,无论是按照结构主义还是按照功能主义的语法观,“稠稠地熬了锅粥”和“熬了锅稠稠的粥”都是两种不同的句式。因此我们试图转变一下思路,不去过多地纠缠摹物修饰语的句法成分的定性和结构的层次分析等,而是从句式语法的角度来审视“稠稠地熬了锅粥”和“熬了锅稠稠的粥”的构成条件和语义功能。文章拟用变换方法描写典型的状定可换位句的构成条件,用语义分析方法考察其概念结构,并试图说明人们对这类句式整体意义的把握是受一般的认知原则支配的结果。 二 典型可换位摹物状语句的构成条件 典型的摹物状语句的结构形式可以概括为“S+A+V+O”,用实例来表示就是: 4)大师傅辣辣地做了碗担担面 5)小王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6)那和尚酽酽地沏了壶茶 7)大娘薄薄地烙了张饼 8)老师圆圆地画了个圈 9)爸爸满满地斟了杯酒 这些句子所表述的事件充分地演绎了摹物状语句的句式意义:施动者有意识地对受动者施加某种行为,使其达成某种在动作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状态。按句式语法的观点,句式的整体意义与其构成部分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构成部分对结构整体意义的形成有过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结构意义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赋予某些构成部分以临时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讨论构成部分对摹物状语句句式意义形成的作用,而结构意义对构成部分的反作用我们将专文另论。 2.1 谓语动词的分析 谓语动词是句式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句式整体语义的形成。典型的摹物状语句里的动词均属自主动词。[10]它与可换位摹物状语句的句式语义相匹配。摹物状语句的句式义是“有意识地对受动者施加某种行为,使其达成某种状态”,任何自主动词的词义都含有“有意识地对受动者施加某种行为”这一概括意义,所以理论上讲任何自主动词都能进入典型的摹物状语句。但是,摹物状语句的句式义除了“有意识地对受动者施加某种行为”之外,还有“使其达成某种状态”,因此,只有那些与状语所表述的状态有事理上因果联系的自主动词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进入摹物状语句。比如,“妈妈稠稠地熬了锅粥”中“稠”是“熬”的可达成的结果;“大师傅辣辣地做了碗担担面”中“辣”是“做”的可达成的结果,只有这种可达成的结果才能实现施动者的行为目标。也可以说,动词有一种致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