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方言中“着”的特殊用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翠英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青岛,266071

原文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土语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等。胶州话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的频率很高。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着”这个常用汉字的意义与用法,无论在普通话书面语还是在北京话方言口语中都比较复杂,而山东省胶州的土语中,其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与其他方言不尽相同,其中普通话中有的用法在胶州方言中都有,而有些意义却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下面将详细加以论述。为方便起见,下文中用“V”表示动词,用“O”表示宾语,“A”表示形容词,“N”表示名词。

      一

      1.1 “V着了”形式:

      胶州方言中“V着”的形式很多,普通话中有的形式胶州话中都有,如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他来的时候,我正在家里吃着饭;表示状态的持续:门开着呢/她穿着一身新衣服/那么晚了,她屋里的灯还亮着;用于存在句,表示以某种姿态存在:门口围着一群人/外面还下着小雨/树上挂着一串玉黍豆;表趋向:这茶看着挺糙,喝着还行;表起始:你等着,我赶忙就来/看着黑板,注意听讲。表结果:看着了。

      但胶州话中,“V着”还有一种普通话中没有的形式,那就是“着”用在动词后表示有可能,而且“着”后面常常带“了”。如:睡着了/猜着了/抓着了。如果没有语境,“v着了”中的“着”有两种意义,一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二作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的可能。如“睡着了”的意义有二,一是表示已经处于睡眠状态;二是表示有睡眠的可能性。第一种情况与普通话大体相同,有些细微差别,比如普通话中“着”本身做了补语后,其后一般不带宾语,而胶州话中一般要带宾语等等,这里不准备讨论。第二种情况“着”表示可能、作可能补语的情况普通话中没有,下面详细加以分析:

      1.1.1 “着”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可能性或有必要、有资格,这样用时,“V着”的前边可以加“能”也可以不加“能”,“了”这个语气词在这样的肯定句中具有成句作用,否定时可以不加“了”。其意义有两种:

      一种是表示某个东西够大、够多,足够用作某种用处了。例如:

      1.这个瓜长全身量儿了,摘着了。(这个瓜长得够大了,可以摘着吃了。)(括号里为普通话的说法,下同)

      2.这个小鸡吃着了。(这个小鸡长得够大了,可以杀了吃了。)

      3.甲:“这点肉太少,吃不着。”(这点肉太少,不够吃。)

      乙:“就两个人吃,吃着了。”(只有两个人吃,够吃的了。)

      4.这棵树能做着一个大衣橱了。(这棵树足够大,可以用来做大衣柜了。)

      5.今天能穿着棉袄了。(天很冷,冷到可以穿棉袄了。)

      另一种意义是表示有必要做某事,有“应该”的意思,或表示情理上允许做某事,有资格、有权利做某事,也有“能够”“可以”的意思。例如:

      6.你是他叔叔,这个忙帮着了。(你是他叔叔,应该帮忙。)

      7.这是我儿子的钱,我花着了。(这是我儿子的钱,我有资格花儿子的钱。)

      这种意义的“着”常常在反问句中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如:“他是我儿子,我还打不着?”(他是我儿子,我有资格打他。)

      1.1.2 “V着了”这种表可能的“着”与普通话中表结果的“着”是不同的,首先是读音不同,普通话中“V着了”中的“着”做补语时,一般要读做“zhao”,而胶州话中的“V着了”中的“着”仍然读“zhe”。其次主语、宾语情况以及疑问形式、否定形式也不同。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与普通话用法相似的、做补语的“着”叫做“着1”,胶州话中作可能补语的“着”称作“着2”。下面把两种情况加以比较:

      主语情况:在胶州话中“着1”形式中的主语一定是施事者,如“我看着你了。”或当事主语如“小明碰着头了”。“着2”形式中的主语多为受事,决不能是施事主语,如“鸡吃着了。”

      宾语情况:在胶州话中“着1”因为主语是施事,所以这种意义的“着”后边一定带宾语,如果句中没有宾语,一定是承前或承后省略,可以补出主语来。如“我割着手了/小明碰着头了”。但“着2”由于全句的主语是受事的,或者说就是一个话题,因而后边一般不带宾语。如“这个瓜长全身量儿了,摘着了。”

      疑问形式:胶州话中“着1”的疑问形式是“V着没V着”或“V着O没有”。如“今天在集上我看着你了。”一句话的疑问形式就是:“今天在集上你看着我没看着我?”或“今天在集上你看着我没有?”“着2”的疑问形式只能是“V着V不着”。例如“这个小鸡吃着了”一句的疑问形式是“这个小鸡吃着吃不着?”

      否定形式:胶州话中“着1”的否定形式是“没V着”。“看着你了”的否定形式就是“没看着你”;“着2”的否定形式是“V不着”,例如对“这个小鸡吃着吃不着?”对这一问句的回答是“太小了,吃不着。”或者干脆就是“吃不着”。

      胶州话中表结果的“着”(“着1”)和表可能的“着”(“着2”)的主要区别可以用下表表示:

      

      二

      2.1 “VV着”式

      与普通话相同,在胶州方言中,“着”可以用在一个非重叠的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表示状态的持续、用于存现句,表示某种姿态的存在。胶州话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用法,那就是用在一种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后边,即“VV着”,这种“VV着”形式不仅不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甚至连动作的持续也不表示,而只是表示动作发生之后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重叠方式中的第一个动词读本调,第二个动词和“着”都读轻声。这种情况普通话中并非完全不说,但很少用,而在胶州话中却用的很普遍。“VV着”的意义基本相当于“V着”,但是它有两个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