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和汤仙迪(Li & Thompson 1976)首先提出以主语优先和话题优先来给自然语言作类型学分类,并举出汉语为话题优先语言的代表。汉语语法学界一致接受了这一观点,然而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研究汉语话题优先的著作并不很多。近几年来,欧洲语言学界对话题优先的基本概念以及话题在各种语言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Kiss(1995a)是一部代表作。这部论文集共12章,每章描述一种或几种语言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话题和焦点这两个话语概念。编者Katalan
Kiss在引言中作了以下类型学概括:有些语言(例如日语)用语法结构来体现话题;有些语言(例如班图语族的阿格汉语)用语法结构来体现焦点;有些语言(例如匈牙利语)话题和焦点都通过语法结构体现;有些语言(例如英语)话题和焦点都不通过语法结构体现。她把通过语法层次结构来体现话题和焦点这两个话语概念的语言称为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discourse configurational language),(注:语法学界早就注意到有些语言(例如英语)主语和宾语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称为configurational language;另一些语言(例如日语)主语和宾语并不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称为non-configurational language。话语概念的结构化不同于主宾语概念的结构化。英语主宾语有语法层次结构体现,而话题焦点没有语法层次结构体现,是configurational language,而不是discourse configurational language。)把通过语法层次结构来体现话题的语言称为A型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把通过语法层次结构来体现焦点的语言称为B型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她还用话题概念结构化来重新定义话题优先。该书引用了几十种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印第安语言的材料,其中却不包括汉语。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汉语话题有没有结构化?焦点有没有结构化?汉语是不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具体研究以下三种句法结构中用黑体标出的NP是不是汉语中固定的话题位置或焦点位置。 (1)NP V (XP)(2)NP NP V (XP)(3)(XP) V NP 1.句首的名词词组——主话题 1.1 主题判断与一般判断 不论在哪一种语言中,都是有些句子有话题,有些句子没有话题。从语义—逻辑的角度看,这两类句子总是不一样的。从语法角度看,有些语言用一种结构表现有话题的句子,而用另外一种结构来表现没有话题的句子。还有一些语言,不论句子有没有话题,都用同一种结构型式表达。不妨先从语义—逻辑出发看看什么是话题句。 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逻辑把命题分为主词和谓词两部分,这一基本思想对传统语法影响深远。西方哲学界早在一百年以前就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挑战传统逻辑。德国哲学家Franz Brentano和Anton Marty有一种创新观点,他们提出区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命题。有一种命题先要确定一个对象,然后对这一对象进行表述。他们把这种命题称为主题判断(categorical judgment)。(注:他们所说的“判断”,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大体上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命题。)另一种命题则无须确定对象,而只对某一事件或状态进行表述,他们把这种命题称为一般判断(thetic judgment)。(注:沈园(2000)把categorical judgment译为“主题判断”,把thetic judgment称为“非主题判断”。)后者只是一个简单判断,而前者其实是一个双重判断。Kuroda(1972)首先把这两个概念引入现代语言学研究,考察了这两种命题在日语中的不同表现方式。此后大家又研究了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中如何通过语音或者语法形式来表达主题判断和一般判断。研究主题判断和一般判断比较重要的著作还有Sasse (1987),Rosengren(1997)等,沈园(2000)对有关文献作了综述评论。结合汉语现象进行的研究有Wu(1992)和LaPolla(1995)。 1.2 话题优先 Kiss(1995b)提出,话题优先语言与非话题优先语言的区别在于前者用不同的结构表现主题判断和一般判断。换句话说,话题优先语言中两种判断的区别在句法层次有所体现,而非话题优先语言中两种判断的区别可能在语音层次或其他层次才有所体现。英语是主语优先语言,即非话题优先语言。英语中无论主题判断(4)还是一般判断(5)都以主语+谓语动词的句法形式出现。 (4)a.Fido is chewing a bone. 菲陀正在啃一根骨头。 b.The dog is a domestic animal. 狗是有用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