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詹伯慧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632 甘于恩 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632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雷州地区的方言与雷州文化一样蕴含着极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讨论雷州方言在雷州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2)09-0138-05

      一、雷州方言的分类与来源

      广义的雷州方言是一个以行政区划为限定语的概念,指的是在雷州半岛通行的汉语方言。从行政上说,雷州半岛包括湛江市及其所辖的徐闻、海康(现雷州市)、遂溪、廉江、吴川五县市,不过,从语言特点和历史渊源看,属茂名市的电白县与上述县市关系密切,也应包括在内。狭义的雷州方言则指雷州话(或“雷话”),属闽语。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狭义的雷州方言则以“雷州话”或“雷话”称之。

      (一)雷州方言的分类

      雷州方言十分复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雷州话。雷州话是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旧称“东语”、“客语”,跟雷州话是由外来移民带入有关,但现已不用,老百姓多简称“雷话”,海康一带又叫“黎语”。雷州话是雷州半岛通行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约300万人)的方言,以原海康县城雷城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雷州市境内21个区镇,徐闻境内18个区镇,遂溪境内23个区镇,湛江市的7个市辖郊区和赤坎、霞山市区的部分,廉江境内5个区,吴川境内3个区,电白城关及5个区。

      (2)白话,即粤语。主要通行于湛江市区和市郊坡头区,廉江县的廉城镇等6区、吉水、新民、营仔3区的部分,以及吴川县,此外,雷州市、徐闻、遂溪三地境内,还有一些零星的居民点。使用人口近200万人。湛江市区、吴川县一带的居民,习惯上把雷州半岛的白话分为以湛江话为代表的“白话”和主要通行于吴川境内的“吴川土白话”。

      电白白话主要分布在羊角、七迳、博贺、那霍、沙院、小良等镇的部分乡村,使用人口超过12万人。其中羊角、七迳的白话与茂名、高州白话相近,那霍白话近于阳春话,博贺白话则与吴川白话关系较密切(博贺白话的使用者主要为渔民,又称“疍家白”)。此外,大衙镇的龙记、棉花地等村的白话叫做“麻兰话”,与四邑话接近。

      (3)话。又作“厓话”、“啀话”、“哎话”,即客家方言。主要分布于廉江县西部和北部的塘蓬、石角等5区,河唇、石岭、青平、高桥4区的大部,河堤、营仔2区的部分;电白县北部大衙等7区,霞洞区的部分乡村,其他各县也有一些乡村使用客家话,如雷州市英利区的小部,遂溪县城西区的搬迁队。使用人口不足70万人。

      (4)海话。主要通行于廉江、电白两县的沿海地区。海话有两种:廉江沿海的海话旧方志称为“海僚话”,是粤语的一种土语;电白沿海的海话则属闽语,跟福建漳州一带的闽南话相近。廉江海话的使用人口约为5万人,电白海话的使用人口则近50万人。虽然这两种方言都叫做“海话”,但从语言特点看,应分属不同的大方言区(粤、闽)。

      如把海话分归粤、闽语,雷州半岛实际上通行三大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此外,电白电城等地还零星分布着称为“旧时正话”的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3万人,也有人认为这种方言与广西平话较接近。(注:戴由武等《电白方言志》说,旧时正话“似乎与桂林等地的‘平话’较接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页。)

      (二)雷州方言的来源

      雷州方言的分布格局,与雷州半岛历代的移民关系密切。

      1.雷州话的来源

      湛江等一市六县在汉代属合浦郡地,古时为“岭南之南”,十分荒僻。《电白县志》说“唐宋以前,僮傜杂处,语多难辨”。唐宋以降,早期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南部旧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以及粤东旧潮州府地区,多经海路进入雷州半岛,聚居在徐闻、海康、遂溪等旧雷州府三县,以及其他县的沿海地带。雷州话内部有差异,恐怕跟移民来自福建不同地方有关,如廉江横山有边擦音,可能来自旧兴化府(现莆田、仙游两地);而海康、徐闻等处的雷州话,与闽南话关系较密切。

      关于雷州话的定型期,《中国移民史》有段话值得注意:“现代闽语区的雷州片,包括今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中山(中山闽语归入雷州片,尚待商榷——引注)、阳江、电白、吴川诸县市,其中的大部分地区宋代都已有相当数量的福建移民。文献载:绍圣年间(1094-1098年)南恩州(辖今阳江、阳春、恩平等县)‘民庶侨居杂处,多瓯闽之人’。特别是州治所在的阳江县,‘邑大豪多莆(田)、福(州)族’。化州(治今县)也不例外,‘化州(城)以典质为业者十户,而闽人居其九’。州治所在县如此,下属县也同样。清代吴川县的巨族吴、林、陈、李各姓,祖先都是在宋代由福建沿海迁入的。由于福建籍人民已是雷州半岛汉族人民的主要部分,当地人民‘平日相与言’均是闽语,闽语区雷州片已基本形成。”(注: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四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85页。)可见,雷州话成形于唐(后期),定型于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