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杂志的彷徨

作 者:
漏丹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经济观察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城市生活类杂志的生命力在于它要有诱惑力,能让读者产生消费冲动,因此必须拥有一个体验式的团队,并且这个团队要有资本进行高消费。

      “关注城市、关注生活、关注消费,重视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变迁,潮流更替,做城市事件的第三落点。抛弃时尚杂志的粗制滥造的选题概念,提供对目标群体的实用资讯,不媚俗,有个性,加大对大众流行文化的批判与梳理。”这是《生活资讯》原副总编辑康晓东对城市生活类杂志的定义。

      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力的《广东画报》,1999年10月8日正式改名为《城市画报》,并加入了上海和北京两个地区的内容,叫做“城市32”,成了率先做城市资讯的内地杂志。2000年,《周末画报》也加入了城市版,从此每期包括新闻、财富、生活、城市四册内容,打出“全球新闻财经生活资讯”的旗号。虽然《周末画报》采用报纸的形态,但它是按期刊的操作手段在运作。而1999年创刊的《生活资讯》在2001年也决定要做“城市消费生活指南”类杂志,主要做北京地区的内容。去年8月,《名牌世界·乐》则明确提出要做《纽约客》和中产阶级消费的分类广告杂志《Time Out》的杂交,并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运作。这本月刊是DM(免费直投)杂志《乐广告》的改版,曾经在酒吧等北京的消费场所频频现身。这些杂志都希望能抓住康晓东所描述的受众群体:生活在大城市,22-35岁,中性稍偏女性,中高收入、中高文化,以白领及专业人士为主,与饕餮流行饮食、个性酒吧人群较接近,他们关心自我的生存状态,关心具体问题的解决多于远大目标的达成,享乐主义,追求个性,对生活的理解比较个人化,认为钱只有花出去才是钱,对各种新兴事物乐于尝试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很快便沉迷其中。

      但是,这些贴上“资讯类杂志”标签的媒体现在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城市画报》拥有一批十分活跃和出色的摄影记者,他们背着相机到处跑,过着符合这类杂志要求的“漂”的生活。但是这本杂志的问题在于它的生存状态就和这些摄影记者一样太过散漫,缺乏核心理念。《城市一报》在不断地进行眼花缭乱的改版,以至于让它的代理商都摸不着头脑,而读者群也因此飘忽不定。在2002年的年终刊里,主编李晖带着一种无奈的口吻写道:“……很怕写年终总结……面对墙上贴着的今年24期杂志封面,并没有那种理所当然的成就感,只想把这24本杂志垒起来,垫在脚下,伸出双手去,够得着明年新的一期……新标志,新包装,新版式,新栏目,新价格,新期待……继续我们的新生活理念,希望能够集中读者的视线,左右城市的欲望。”今年第一期,《城市画报》果然又进行了改版,将受众群的年龄定到了更为狭窄的范围——28到32岁,并将价格从原来的8元提高到10元。但是结果是不是尽如人意呢?在接下来一期的刊首语中,李晖写道:“在改版和提价之前,发行部的同事提出了并不乐观的市场预测,上一期杂志刚出来,也是先听到不少负面的意见,所以,觉得压力很大。但是,大家心里都很明白,杂志原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产品,如果不变,会失去生命力。这是一个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时代,就像广州,也是一座在不断革新的城市,那一座座巨型建筑的涌现,正在改变着这个城市的面貌,它在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们也要变,也不得不变,虽然变化可能会损失杂志一些原先的优点……”《周末画报》北京版主编李孟夏认为《城市画报》改版后,内容完全变味了,“没有以前做得好”。这是一份杂志的无奈,在追踪城市欲望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生活资讯》今年3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于资本压力,这本杂志进行了改版,推翻了过去生活化的理念。原班人马——从主编到广告总监都已无心恋战这本杂志。据悉,《生活资讯》由于有香港资方的背景,因此存在版权合作的弊病,香港方面和内地的编辑队伍在很多认识上都不统一,而且无法有效沟通。《名牌世界·乐》的总编伊伟说,改版后的《生活资讯》已经完全走上了偏《瑞丽》的路线。据业内人士称,《生活资讯》走时尚杂志的道路肯定是死路一条。目前时尚杂志已经涵盖了城市生活几乎所有的链条,在健康、家居、旅游、时装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形成一种杂志,占领了市场。所以,《生活资讯》毫无优势。另一方面,时尚杂志的发展已经脱离了考虑读者的道路,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只是将世界顶级品牌呈现给读者,不论读者是否有这种消费能力,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消费幻象。因此,尽管杂志业竞争激烈,城市生活类杂志还是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一位《生活资讯》的离职人员说,虽然北京的资讯更新速度比香港慢,而且文化气息比较浓厚,但是如果有投资方愿意用钱来砸,资讯类杂志的市场还是会芝麻开门的。因为确实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希望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可以有变化,他们需要一本杂志来引导自己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城市生活类杂志展现的是“贴近式的关怀,告诉你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需要改变”。

      《名牌世界·乐》自去年8月开始,从原来的免费一下变成了一本15元的高价杂志。伊伟承认,这个价钱“有点问题”。但无可否认,目前《乐》是内地做得最像“city guide”的杂志。它模仿《Time Out》,使用了大量的电话簿形式。《乐》拥有一批业余的作者队伍,文字相当逗趣,体现了典型的北京人的幽默和调侃。《乐》的信息量很大,现在这本112页的杂志每期有20万字。信息量密集和以文字为主,一方面使这本杂志成了“最适合放在马桶边的刊物”,可以带着悠闲的心情慢慢阅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乐》的一个硬伤。康晓东认为,《乐》是给读者提供信息,让读者自己选择,而城市资讯类杂志应当做到“替读者选择”。《乐》的包装不够精美,小图片、电话号码和简介的组合无法勾起消费欲望,单纯提供信息的作用完全可以被《申江服务导报》、《精品购物指南》等报纸代替,而且报纸的更新速度更快。伊伟抱怨北京的生活变化不够快,使他经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危机,在“乐推荐”中仅餐饮方面每期就需要推荐十多家餐馆,而北京每个月新开的餐馆却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乐》难免会出现资讯重复。康晓东认为,一本城市生活类杂志在餐饮方面每期只需提供5家餐店就足够了,但是这5家必须做得透彻,把餐店的氛围、特色、装修、饮食等细致的方面都感性化地呈现出来。康晓东说:“《名牌世界·乐》仅仅就是‘飘特征专栏集+DM’模式,但这种模式操作出来的内容是15块钱卖不动的。城市类杂志必须提供有价值的独特的发现,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谁会来买呢?我想现在摆在《乐》面前的问题是,读者是花15元购买专栏作家的生花妙笔,还是买电话本呢?”城市生活类杂志的乐趣应当体现在选题上,而不仅仅是文字上。冲击性的标题和大幅的精美图片可以营造“活色生香”的消费气氛。有多少人能抗拒可以闻出香味的美食照片的诱惑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