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资本经营的陷阱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新闻记者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时下,有关传媒经营的话题最热的莫过于资本经营了。理论界有专家们摇旗呐喊,实践中,先头部队亦正在攻城掠地,欲后继者正引颈而观,跃跃欲试。用一句现在最为时髦的话来说,好象只要一搞资本经营,钱就大堆大堆地来,做大做强不是梦。前途真的就那么乐观吗?并不!实际上,资本经营的陷阱正悄悄地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猎物。

      传媒资本经营的陷阱

      如果我们把传媒分成上市传媒和未上市传媒,陷阱就可以分为两类:上市传媒的资本经营陷阱和未上市传媒的资本经营陷阱。先看上市传媒的资本经营陷阱。下面是传媒资本经营的先锋——七家上市公司的资料: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2001年年度报告)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发现2001年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呈如下状况:

      1.传媒主营业务发展良好。与2000年比较,上述七家公司中,除诚成文化外,5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均在30%以上,超过80%的有两家;毛利率的增长更是每家都超过了30%,40%以上的占了5家。由此可见,传媒公司自身业务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反映了朝阳行业高增长、高利润的行业特点。

      2.传媒整体经营效益不十分理想。在七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只有一家,超过8%的也只有两家,低于5%的有4家;每股收益超过0.4元的有一家,超过0.2元的有两家,接近或低于0.1元的就有三家。和2000年对比,净利润除歌华有线增长30%以外,有两家接近20%,一家不到10%,还有两家的业绩则大幅下降。

      为什么上市的传媒公司主营业务那么好,整体经营效益反而下降呢?因为他们遭遇了两个陷阱:

      其一,重组的陷阱。由于媒体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直接上市的政策壁垒高,为了绕过壁垒,一些媒体采取了借壳上市的办法,即通过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公司,收购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股权,注入优质资产,实施重组,从而控制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然而,借壳上市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处置原有壳公司的不良资产必然会影响现有公司的业绩。赛迪传媒重组原ST港澳、博瑞传媒重组原四川电器,湖南出版集团入主诚成文化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对于借壳上市的公司来说,付出代价是必然的。付出了代价,如果能填平陷阱,走上坦途,那是很好的。但并非每一个借壳上市的企业都能如愿,至少不会都十分顺当。从诚成文化和赛迪传媒来看,现在的情况就并不乐观:2001年两家的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是75万、82万,净利润却只有17万、5万。

      其二,投资陷阱。有的媒体一旦上市成为上市公司,手中有了大把的钞票,该用的用了,剩下的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中国的大众传媒,虽然被允准企业化经营,在现实条件下,却有很大的局域限制,规模不是想怎么扩大就怎么扩大的。没有钱着急,有了钱赚不回钱也着急。头脑一热就要多元化发展:主动出击,对外投资。哪里热闹,钱就往哪里扔。结果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形成大量投资亏损,从而拖垮了整体业绩。电广传媒:2001年投资了6个项目,累计金额超过10亿元,全部亏损。中视传媒,2000年、2001年股票投资累计亏损超过3000万,而2001年公司净利润才2700万元。大量的钱就这样投入了陷阱,为习惯行政经营的媒体管理者交了学习市场经营的学费。

      上面讨论的是传媒上市公司遭遇的陷阱。没有上市的传媒是否不会遇到陷阱呢?答案是否定的。资本的火焰已经把传媒的心烤得滚烫了。特别是地方传媒,不少都在明里暗里地和资本沟通,把自己“做大做强”,还有人竟然还做着“默多克美梦”。《蜀报》和《商务早报》不顾自身的事业单位的社会属性,硬是把国有资产和民间资本搅在一起。结果是一声哨响,违规遭禁,数千万的资本损失了,两报也被陷阱吞没了。

      在有些人看来,加入了WTO,面对国外传媒的冲击,中国传媒如果不能“做大做强”,似乎就会被“满门抄斩”似的。为此,就需要超常规发展,就需要借助于资本运作,或者说资本经营尽快地“大”起来。只要“大”了,即使不强,他人也难以下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陷阱的成因分析

      大众传媒为什么会遭遇资本经营的陷阱?就中国的现实来看,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是大众传媒与资本的错位。资本运动的先决条件是市场经济,或者说自由经济。加入WTO,中国的经济正在与世界接轨,走向完全的市场化、自由化。因而,资本的活跃程度正在与日俱增。但是,中国的大众传媒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进入经济领域,有如赶集的农民,只是把产品投入集市,而本身并未成为集市经济的一员。传媒与资本实际上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传媒要想利用资本发展自己而不受挫折,是困难的。《蜀报》和《商务早报》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认识到,作为国家所有的大众传媒,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只是内容的提供者,而生产内容的许可证是党和政府特批的,是不能在市场上交由资本控制的。

      二是传媒经营的稳健性与资本的扩张性相冲突。作为中国传媒的主体的大众传媒,即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都属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否让其完全市场化、自由化,在资本市场的波涛中翻滚?在政治体制不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然而,稳健性对于追求不断扩张的资本来说却是极为致命的。资本进入传媒领域之后,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欲望受到抑制,它必然要另寻出路,传媒被拖入陌生的领域并承担相应风险也就成为必然。认真透视电广传媒、中视传媒的投资失败,我们就可以看到,决策失误只是表面原因,传媒难以驾驭躁动的资本才是问题的实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