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作 者:
文喆 

作者简介:
文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00031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剖析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典型定义,区别“研究”与“探索”、“探究”的不同,从人类研究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出发,揭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及其对教学实践的要求,提出不宜把所有探索性学习都纳入研究性学习范围,最后得出几个初步结论。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03)05-0007-05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是从上海地区开始的,上海教委原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尹后庆一直在参与这方面的工作,也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研究工作,他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是:

      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指其为阐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专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撰写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的“研究性学习”取的是后一种意义。(注: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30页。)

      而在同一本书《为了中国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另二位作者则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如下的解释: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它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理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注: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23页。)

      另一位研究者则平等地看待两种研究性学习活动,他认为:

      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注: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教育 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同样,国内较早从事“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霍益萍也把“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定义为“广义”的研究性学习,并主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实为一种课程: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2版,10页。)

      以上四个定义,有三个承认有两种“研究性学习”,广义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表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狭义的,则专指一种模拟研究活动的学习方式,要点是通过研究来学习。第二种定义则力图超越广义与狭义的区分,更多地从一种文化的角度去认识“研究性学习”,虽然也强调研究性学习要渗透在各学科之中,但是,在随后论述中,作者更强凋的则是“‘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学科化倾向”等,主张“必须抛弃‘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的狭隘模式,回归尊重儿童本性的理念追求”(注: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25-129页。),也就是说,作者其实还是从探索、探究的角度去理解“研究性学习”的。

      四个定义,概括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一是以探索、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一是以模拟科学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虽然探索、探究与研究有某种相似之处,但是用“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来概括这两类学习活动似乎不尽妥当。因为,“研究”是特指人类某种高级活动方式的专有概念,而探索活动、探究活动则是与诸多生命形式有关的本能性行为方式。用“研究性学习”概括以上两类学习方式,难免有以高就低、以偏概全之嫌,不妨按照上海基础教育界最早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的理解,用以特指那类模拟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为宜。

      二、“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

      按照词典的解释,研究是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或特征应该与研究相关,应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研究的本质或特征。一般说来,人类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有四个。

      第一,研究的本质是创新。著名声学家马大猷院士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的定义,研究工作是什么呢?研究工作是系统地、创造性地来处理一个问题,以得到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就是发明、发现。当然,这也许是一个理论,也许是一个方法,也许是一个新的现象或新的材料等。”(注:马大猷:《科学研究就是创新》,见黎先跃主编:《神奇的发现》,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304页。)当然,

      马大猷院士讲的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他讲的创造或创新是从人类历史

      角度考量的创造或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中学生尝试研究工作,

      当然不能要求他们也有同等程度的创造。但是,既然研究的本质是创新,

      那么冠之以“研究”为名义的活动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色彩,也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