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中英(1967-),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问题及其教育。文章阐释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与“独特性”,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问题——“死亡”、“奴役”、“有限”、“孤独”、“自我认同”,并将其区分于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问题。文章最后区分了“存在教育”与“生存教育”两个概念,就如何在学校情景中进行存在教育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3)02-0019-05

      教育的对象是“人”,不管他们是“青少年”还是“成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民族”,总之都是“人”。在年龄、性别、知识水平、道德社会化程度等生理和社会属性方面他们彼此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但是他们作为人的存在是没有差别的。在这方面,卢梭要求把儿童当作儿童对待的观点(注: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1.)“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同上,92)卢梭的这个观点,终结了欧洲历史上长期以来将儿童看成是“小大人”的看法,为“儿童期”概念的提出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了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即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对儿童实施教育。),是应该加以进一步检讨的。因为儿童不仅是一个“儿童”,而且还确实是一个“人”;儿童的活动不仅是“儿童的”活动,而且还是“人的”活动。看不到“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别是错误的,但是看不到“儿童”与“成人”之间作为“人”而存在的共同性也是不对的。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作为人(类)的存在是他/她作为他/她自己以及某种社会角色存在的前提。

      一、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

      (一)存在的绝对性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总体的人,人首先存在,才能思考存在,也才能筹划如何存在。存在先于生活、先于生活的意义。存在具有绝对的价值,也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这是人存在的绝对性基本含义。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能剥夺人存在的权力。“生存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是应该得到全世界人民尊重的基本人权,也是人道主义的最低原则。全人类应该共同反对旨在威胁和消灭自己及他人存在的一切自杀、暴力和战争行为,将其判定为最不人道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的绝对性,所以每个人在正常的心态下,都有强烈地维护自己的存在或安全的动机或本能。这种自卫性的动机或本能也是人生最根本的动力。

      (二)存在的意向性

      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同于动物的存在。在目前人类意识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动物的存在是一种机体的活着,最多只活在自己的“感受性”里。而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种“意向性的存在”,其存在的方式是受意识指引的,而不是受感觉指引的。意向性是人作为人的存在从可能不断走向现实并开创未来的前提条件。失去了意向性,人不仅失去了历史,也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失去了生命的连续性,活在一个个毫无意义的不可理喻的瞬间。人对人的理解,包括对其自身的理解,都是通过对意向性的理解来达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向性是人类的本性,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而意向性的基础是“意志自由”。只有意志自由的人才有真正的意向性,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灌输”、“洗脑”是不人道的,是违背人性的,是“精神上的屠杀”。

      (三)存在的文化性

      人是作为文化的存在而存在的。人之所以为人,被当作人一样来尊重,并不是因为他具有人的外表,而是因为他具有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表现。而这些东西都是文化的产物。不了解人所处的文化,就不了解人的存在本身。我们之所以被别人当作人一样来尊重,一定是因为我们身上的文化还可以被对方接受和理解。了解他人,就是理解他的文化。对人和人的生活进行文化的说明,有助于深入地理解人的思想和言行。

      (四)存在的时间性

      人作为人的存在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而不是一种空间性的存在。与时间性比较起来,人存在的空间性只是一种附带的属性。人的时间性才是第一位的。人是存在于时间之中的,是不断呈现的和实现的。人的存在是历史性的,是不断向未来筹划的,而且在本质上是自我筹划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不能造就人,只有人自己才能造就自己。我们必须反对在人的生成问题上的各种各样的决定论和宿命论的观点。作为时间性的存在,人的存在又是有限的存在。存在的有限性是人生意义的基础。认识不到存在的有限性,就不能很好地深思存在的意义。

      (五)存在的语言性

      人作为人的存在还是一种语言的或话语的存在。因为,无论意向、意识和文化都表现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离开了语言,我们既不能认识自己,也不能理解别人。我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哪怕最简单的感觉也是由语言参与其中完成的。语言不单是交流的工具,而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栖息之地。“失语”就等于让我们踏上流浪的路程,改变我们的话语就改变了我们自己。在这个大众媒体发达的时代,“媒体帝国主义”所推行的正是语言的暴力。一些人凭借政治上的、经济上或智力上的优势,把自己的声音广为传播,而使大多数人的声音归于沉寂。让人说话,建立一个人人可以发言的社会制度,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六)存在的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这不仅是在人的身体特征上,更是在人的精神特征和个体行为习惯上。精神特征的独特性主要是认识背景的独特性和认识结果的独特性。个体行为习惯上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面临一种刺激上,所做出的反应的方式和强度不同。人存在的独特性也给他的生活世界涂上了个性的色彩,每一个人的生活世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事物和事件在各人的生活世界中被解释为不同的意义。人的独特性和其生活世界的独特性是不可丧失,也是不可让渡的。否则,人就被他人或社会力量异化了。

      二、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

相关文章: